陳溥森:宜項目單列優化司打口休憩區

還原『大笪地』式歷史樣貌保留片區生活肌理

2022-04-18

高台式建築令活動空間被過份擠壓

陳溥森

居民上落休憩區非常不便

【特訊】下環,作為本澳的老街區之一,由於受到地方局限和其他原因的影響,當地居民長期以來一直缺少足夠的休憩場地和活動設施。因此,人們在區內常見有街坊在路邊樹下下棋、在巷口牆角閑坐、在家中門前養鳥等的情況。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兼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表示,平情而論,下環區又並非完全沒有正規的且地方較大的休憩區,到目前為止至少有兩個:一個是媽閣廟前地,另一個是司打口廣場。問題在於,媽閣廟前地相對地偏離居民區,且在旅遊旺季居民常要與遊客混合共用設施;而司打口廣場則存在建造先天不足的缺陷:高台式的建築、多棱角的設計、噴水池的主體等,不僅令活動空間被過份擠壓而導致收縮,而且難以行讓長幼和傷殘人士走動自如,更在石級上落間潛藏著跣腳跌倒的安全隱患。所以多年以來,社會上要求重新優化司打口廣場的呼聲日漸高漲。

建議從『南岸計劃』中單獨剝離去解決

陳溥森表示,澳門特區的《城市總體規劃》已於二月中旬公佈生效,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與“美麗家園”將成為澳門城市發展策略的主軸。據了解,當局針對十八區不同地域面積、自然基礎、人口數量、文化底蘊等實際情況,正因地制宜地制訂有關規劃,有序推進的關聯工作,司打口廣場優化項目將納入海濱長廊的“南岸計劃”一攬子統籌安排。此舉當然有其好處,因為可以從一個大範圍上去規劃佈局,從長計議協調好各個方面的工作。

但是,誰都知道,從政府職能部門現時的行政流程和辦事效率來看,司打口廣場優化工程併入“南岸計劃”去整體處理,無疑要配合整治融和門、媽閣輕軌站和內港防潮閘等建設工程的施工,耗時短則需要三年五載的光陰、長者則需要更漫長歲月的等待。故此,他建議把司打口廣場優化工程從“南岸計劃”中單獨剝離出來,以計劃單列項目去解決,相信這樣能有利於在短期內全力以赴完成優化工程。

司打口廣場缺乏人性化活動空間

陳溥森續表示,眾所周知,下環如同其他的舊區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風吹雨打中正逐漸老化,營商環境和衛生環境呈現出惡化趨勢,居民的生活素質不僅難以提高,甚至還在不斷下降,尤其是經過兩年多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情況更為惡劣。下環區現有居民四萬五千多人,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有一千多人,提高長者的生活素質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因此坊間和業界都希望當局積極採取措施激活舊區。

陳溥森認為,其實優化司打口廣場的工程現時的外部條件並不復雜,首先是,政府已公開放棄在該地的地下建築大容積蓄水池的計劃,休憩區優化工程的開展則不會受到多方的制約;其次是,由於近年落成的下環衛生中心大樓建有三層停車場,再加上下環街市原有的停車場,該區泊車難的壓力已大大緩解,暫不存在需要考慮預留空間設置泊車位問題;還有的是,在司打口廣場優化過程中,該地段無須要大動作地去重新整治步行和交通系統。

居民訴求是剷平噴水池高台擴大廣場空間

陳溥森指出,人們希望司打口廣場優化工程,主要要求是剷平噴水池高台擴大廣場空間,盡量還原司打口“大笪地”式的歷史樣貌,努力保留片區的生活肌理,重點是增加綠化和改善設施,以及添置健身器材,增加實用性。在功能布局上應有表演場地、兒童樂園、長者書房、休憩涼棚、飲食攤檔等,以達到長幼共融和動靜皆宜的目的。司打口廣場搞活後必然影響外溢,當局可利用漁港勾沉、圍里追憶、廟宇文化等元素,把河邊新街沿岸與福隆新街、阿婆井、鄭家大屋、綠豆圍和媽閣廟等景點串連一線,打造“內港風情”深度遊項目,這樣就能帶動旅遊的發展,激活舊區經濟,令眾多的中小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