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936號
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12.13:穿越時空守望和平
2021-12-14
【特稿】“84年前的寒冬,侵華日軍侵入南京城,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慘案。經歷過苦難的南京,倍加珍惜和平,更願世界和諧。”12月13日清晨,朗朗誦讀聲從南京市瑞金路小學課堂裡傳出。這堂特殊的“雲”班會通過直播,吸引了中國各地30多所小學師生聆聽。中新社昨日發佈了相關報道。
2021年12月13日,是中國第八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歲末寒冬,氣溫低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黑色的“災難之牆”前,各界代表靜默肅立,和平鴿的胸針在晨曦中閃耀。這場和平守望儀式,蘊含人們對戰爭最深刻的反思,飽含對逝者最深沉的悲憫。祈願和平,從這裡引發同頻共振。
這場對和平的守望,跨越國界。新冠肺炎疫情讓不少國際人士無法親臨公祭儀式現場。加拿大南京同鄉會會長王海澄在線上發動了全球僑團、華文學校、留學生組織的同步公祭行動,並領誦《和平宣言》。
世界各地網友“雲上”點亮蠟燭、悼念逝者、祈願和平。“95後”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國際和平宣傳部工作人員趙美娜,用網絡的方式打破時空局限,“我們發起的‘燭光祭’全球燭光影像徵集活動中,就有國際義士後代——約翰•馬吉之孫克里斯•馬吉、約翰•拉貝之孫托馬斯•拉貝等發來的燭光影像。”江蘇省歐美同學會發起“銘記歷史•聆聽和平”主題音樂歌詞徵集活動,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投稿信件紛至沓來。
這場對和平的守望,穿越時間。由於年近百歲,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缺席了今年的公祭儀式。在侄女謝學清的陪伴下,她在家中收看了公祭儀式電視直播。莊嚴的樂聲響起,滿頭白髮的謝桂英老人難抑激動情緒。
謝桂英對中新社記者說:“我想叮囑年輕人,好好工作,把國家建設得更好!望子孫後代永遠珍視和平,好好生活。”84年過去了,倖存者日漸凋零,截至目前,在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登記在册的在世倖存者僅剩下61人。對這份沉甸甸的、帶著屈辱和悲痛的家族記憶,倖存者後人們扛起傳承接力的重任。
“曾祖母在世時,總是說,‘歷史是面鏡子,萬萬不要忘記,要好好地為遇難的人們悼念啊!’”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馬秀英的重孫女馬雯倩向中新社記者回憶。馬秀英希望年輕人都珍惜幸福生活,成為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馬雯倩覺得,自己作為紫金草志願者傳遞歷史真相的工作,就是曾祖母期待中該有的樣子。
在歷史面前,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而未來,將由當下人書寫。“我們向全世界少年兒童倡議——爭當‘國際和平小使者’,共建美好世界:和平需要爭取,和平需要維護;為實現世界永續和平發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懈奮鬥。”瑞金路小學課堂上,小學生們在“雲上”向全球發出倡議。
紀念館內,和平大鐘被撞響。惕厲鐘聲中,和平鴿騰空而起,在城市上空久久盤旋。
>>朱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