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溥森倡先易後難辦實事助力遊艇自由行

2021-12-13

陳溥森

【特訊】年終歲晚,疫情有所緩和,澳門陸續成功地舉辦了大賽車、光影節、美食節、關前薈、遊艇展,以及無人機表演和「重慶澳門周」等一連串五彩繽紛的節慶盛事。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兼市政署市政實務諮詢委員陳溥森表示,透過「旅遊+跨界合作」的模式,不僅豐富了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內涵,而且還吸引和帶動了一大批高端客群到澳門觀光與消費。事實上,為了促進經濟復甦和產業多元,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根據明年的政府施政思路,就明確提出要朝著三個方面去努力工作,一是擴大客源,二是提供個性化服務,三是以大數據精準推廣旅遊。他還在特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召開今年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特別提到要規劃及推廣包括海島遊(濱海遊)等特色旅遊線路,開拓嶄新的發展空間。

陳溥森表示,據說,濱海旅遊已列入當局的專項資金資助計劃,既然如此就應該在法規和政策上作出必要的修改和調整,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粵澳遊艇跨域自由行,是發展濱海遊旅的一種好模式,融合著航海、體育、美食、獵奇、攝影等多種元素。況且澳門至中山的遊艇自由行已實行了多年。只不過是礙於種種的原因而好事多磨,即使時至今天仍依然舉步維艱,進展不大。

陳溥森指出,業界普遍認為主要的原因在於「限制過多、優勢不彰」。本澳各遊艇會面對現實都表示理解,事關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澳兩地實行不同的法律體系,開展遊艇跨域自由行,直接關乎到邊防、海關、海事、檢疫等國家安全問題,粵澳兩地又是獨立的關稅區,要一蹴而就地在口岸開放、航缐設置、通關申報、海事處理、錨泊停靠等方面不受任何管控,既不現實也不可能。不過,在實際操作中確有不少需要做及可以做的事情,純屬於澳門自身的內部事務,能不能做、能否做好,關鍵之處則在於事在人為。例如林茂塘、漁人碼頭、匯航遊艇停泊區的出入境海關部門互不關聯,遊艇會有關申報事宜不時要多頭往返奔走,不僅費時失事,而且從嚴格的法律角度而言,是有違人員出入境制度的。

對此,他建議當局可否考慮在同一工作範疇內做好內部協調工作,精簡程序令資源共用,既節省行政成本,又方便艇主報關?!本澳水域有多處航道(如譚公廟對出位置水道)河面狹窄只有三米寬、河床積淤嚴重(有時水深不足一米)令遊艇進出不易,外來船艇更是望而卻步;況且由於澳門的後備航道標識不清晰,再加上導航海圖現時只有紙本提供而沒有電子海圖出售,令外來船艇要進入本澳,則要先到澳門購買海圖始可啟航,不然難以向有關方面提供準確清晰的航跡資料,他建議日後強制遊艇安裝AIS(即船舶自動識別)系統。

陳溥森表示,自從廣東省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相應提出「探索在合適區域建設國際遊艇旅遊自由港」計劃後,本澳市民航海熱情高漲,在航海學校報讀水手和船長課程的人員很多,每次當局開班,報名人數經常都超過一百人,唯當局卻一年只辦兩期,每班只有三、四十人的限額,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有志報讀者只能依靠抽籤碰運氣。業界都希望當局能以多種形式舉辦此類培訓課程、以滿足社會的需要。其實,爭取粵澳兩地駕照互認,就不失是一個好辦法。業界還期望當局能安排驗船師登船為遊艇做傾斜測試;對船上救生器材配置足夠的遊艇,宜實事求是地允許其倉內座席超過十二人;遊艇出航後只要人員不在其他地方上岸,建議無須辦理出入境手續。

陳溥森認為,協調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遊艇跨域自由行,儘管任重道遠,相信只要政策配套到位,真正做到艇可巡遊、人可上岸、夜可航行,整個行業就必定能夠迅速蓬勃發展,與此同時還可發揮拉動效應,面向大灣區、甚至全國吸納遊艇維修、制造等行業的投資融資,以及凝聚相關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