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935號
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找出交通死結
2021-12-13
【特稿】月初運輸工務範圍施政辯論中,交通問題令不少議員意興闌珊,交通問題如同死結,好似永遠也解不開,行人有人行慘,過馬路如競賽,只有十數秒或數十秒,需要分秒必爭; 駕駛者要面對複雜的路況,時刻要提醒十二分精神駕駛;巴士服務也有說不完的未如人意,交通問題就如一個惡性循環。
不同的持分者,對於自身在交通上獲得的感受及經驗值都不同,一般市民對於公交出行,已經將要求降到無可再降,但求「迫到上巴士」、「唔好塞車太耐、返工唔洗遲到」足以如願;近年市民對於巴士的服務體驗相對疫情前有提升,箇中原因是「新巴士服務合同」發揮作用,起到良性推動、改善作用?還是只是疫情下旅客大幅減少,令市民在相對過往搭巴士的最黑暗時期和最差經驗有提升?交局在施政辯論期間回應:「巴士新合約生效後認為達到新巴士合同的目的,居民候車時間、滿意度有提升或保持。」筆者個人感受認為,後者居多,「少咗旅客搭巴士、自然無咁迫、上巴士都易咗」。市民對於巴士服務的提升,訴求其實依然有,例如準點、便利程度、耗時等,未來當旅客回升,過往的搭巴士問題會否又出現?另外,不少市民反映, 由於路線設計迂迴曲折,特別是離島、比較線路長和站點多的線路,市民要由站頭去到尾,或者中後段,繞路加上塞車,市民感到十分無奈。這個問題都需要解決,既不能大幅CUT站、改走線,又不能無限開闢新線、加劇道路、巴士公司的負荷,單是巴士問題都已經夠複雜。
過去歷任政府曾經提出不少行人步行系統,如今大部分沒有下文,唯貫通高士德與新口岸的松山行人隧道完工有期; 除了增加便利性,提升行人的出行體驗都是其中一 個吸引市民以步行代替短距離公交的誘因,在迂迴的巴士路線安排下,有時搭巴士不比步行快, 只是步行條件不夠完善,減低市民的步行意欲,例如行人路窄、 紅綠燈多時間又急又短,過馬路麻煩,令市民的步行意欲減低;黑沙環近月開通了斜行斑馬線,提升行人過馬路便捷性,未來可以研究在其他繁忙的路口設置,以及研究其他提升行人便捷性或使用感受的措施。
交通問題持分者,還有私人車輛板塊,本澳車輛增長速度一直受關注,如何有效控制私人車輛增長,是解決交通問題的主要考慮點之一; 交局早前指,今年約有4000輛車輛增長,年增長約1.6%,並以此推算,未來10年可能增加4萬輛車輛,也認為,本澳應該思考私人車輛是否無限增長的問題。過去提出的公交優先政策,藉提升公交服務,間接減低私人車輛增長,感覺近年又變弱了; 私人車輛的增長和總量控制,該透過何種政策調控?經濟手段能否湊效?值得檢討多年來成效不大的原因。
政府指,明年將會完成《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至2030)》,透過不同交通工具和設施,高效便捷地將不同區域、新城區,以及接通鄰近城市,希望提升交通效率。筆者認為,內部交通問題的死結,要打開,是否按過往定下的公交優先政策繼續作為本澳交通問題的首要考慮?否則再多的研究只是徒勞。
諾 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