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885號
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
『打針』的目標已轉為降低重症危害
2021-10-16
【特稿】從這次本澳爆發的疫情病例來看,確診患者都接種了兩劑或一劑新冠疫苗但仍然被感染,這是不是意味著接種疫苗無效?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前期還沒有接種疫苗的時候,確診患者的病情都是比較嚴重的,動不動就用到呼吸機輔助治療,但從這幾次爆發的疫情來看,凡是接種了疫苗的確診患者,症狀都不太明顯甚至與正常人無異,與之前形成的重症化、高死亡率形成鮮明對比,說明疫苗的保護力還是非常好的。正如日前中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解答公眾疑慮時指出,目前接種新冠疫苗的目標已經發生了轉變。指出,現在沒有辦法通過疫苗接種完全阻擋疾病的傳播,疫苗接種之後的目標主要是把疾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的水平。
面對這一新的疫情研判趨勢,國際上已經逐漸開始認識到,接種疫苗的目標是提高預防和降低重症的發生,所以國際上其他國家也開始為特定的群體進行第三針疫苗的接種。據世衛資料顯示,以完整接種中國科興和國藥集團新冠疫苗的人士來看,打完針半年後的抗體水準出現不同程度下降,但實驗臨床發現接種第三劑疫苗後,受試者抗體水準快速上升,一個星期後抗體水平達到較高水準,兩個星期後更是達到原來抗體的十至三十倍不等。可見,在疫情不斷變化的今天,疫苗接種的目標隨著抗疫態勢也有所轉變,那我們的日常防控是不是也得重新定義?特別是對於依靠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本澳而言,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當下,是否應該重新尋找社會經濟活動與疫情防控之間的平衡?!
認識到病毒無法透過接種疫苗絕對杜絕,只能透過預防將疾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這個現實,在目前中國內部形成的一個良性健康的大環境之下,依靠健全的全民衛生醫療體系,提高社會活動的高頻率核酸檢測,再配合新冠疫苗高接種率這個事實,這就為恢復全社會廣泛的活動往來奠定了基礎。特別是認識到疫苗接種後存在的衰減期,針對社會活動頻繁的人士也是需要開展加強針的宣傳工作。據官方資料顯示,本澳的新冠疫苗接種率目前達59%,目標人群接種率達66.5%,對於形成免疫屏障仍有一段距離,這也是特區政府對內對外,都無法提出更多積極提振社會經濟發展原因所在,實屬無奈。
距離第三次全民核酸檢測完成已經過去一個星期,社會上對於珠海何時才能取消入境需要隔離14天這一防疫要求、澳門是否需要再做第四次全民核酸檢測,都表示相當的關心,畢竟在珠澳展開雙城生活的居民越來越多,跨境工作的人士更是多達十幾萬,這是一個現實而又亟待正視的問題,這道“關”不能一關了之。在珠澳兩地衛生醫療系統健全的基礎上,只要對跨境人士進行連續性的核酸檢測,以及健全的軌跡跟踪軟件就能大範圍地提升防疫的精準度,反而是封“關”限制了人員出入不利於疫情的防控。疫情至今封“關”已經第24天,做了兩次全民核酸檢測,臨了準備降低出入境措施的時候,突然又爆一宗確診導致開“關”無望。現在距離解封的日子又近了,社區是否還存在隱性個案?不得而知,除非進行第四次全民核酸檢測,又或降低入境珠海的措施,使得跨境人員主動去做核酸。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若再爆突發個案,是不是還得繼續封關?如此惡性循環,那何時才是個頭?!
--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