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882號
2021年10月13日
星期三
常態防疫下須重新審視通關措施
2021-10-13
【特稿】受到此起彼伏的新冠疫情突發影響,本澳的經濟可謂是跌落谷底元氣大傷,特別是在新冠變異毒株“德爾塔”的影響下,有時候防疫措施稍有不慎便被突破,令人防不勝防。澳門特區由於受通關措施的影響,防疫工作一旦被病毒突破,珠海封關或者提升較高級別的防疫措施那是避免不了的,但我們從中央關於促進大灣區融合這一宏觀方向來看,既然提倡和鼓勵廣大澳門同胞融入大灣區,那必須在通關這個問題上考慮得更為全面,不能因為但凡一出現疫情就立馬封關提升防疫措施級別隔離14天,這就苦了跨境工作生活學習的澳門居民、跨境工作的內地僱員以及有意往來澳門旅遊的廣大內地居民,這與中央要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初衷是相違背的,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呼籲粵澳兩地政府從便民便商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為出發點,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以方便居民如常通關。
澳門特區政府鑒於近期疫情反覆對經濟造成衝擊,社會普遍期望特區政府對受影響的中小企提供精準支援,並期望能密切分析疫情和經濟的短期波動作適時調整,以堅定市場信心。特區政府在聽取社會意見及綜合研判之後,透過動態管理策略,於12日推出八項中小企疫情支援措施,籍此紓緩中小企的經營壓力及僱員困難。不可否認措施的推出會舒緩眼前的一點壓力,但面對長期的抗疫工作,中小企就算拿到資助也是杯水車薪,面對日漸枯竭的旅遊客源市場,在沒有旅客來澳的大前提下,特區政府再多的支援措施也是於事無補,企業向銀行借再多的錢最後也會耗盡成為負債,面對反反复复的疫情爆發可能,如何能確保一條如常通關有序的措施,確保有旅客來澳門輸送活力,這或許才是出路所在。
在常態化防疫的大前提下,我們都希望經濟社會方方面面能趨向正常運行,只有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如常,這才能確保經濟的源頭不會斷流,這一點對澳門而言是再重要不過。就以這一次的保安群組以及裝修工人群組的突發疫情而言,疫情的突然爆發首要是做全民核檢以確保疫情不被擴散,但一次性的核檢不一定就能查出潛在的隱性感染者,“密接”只是一部分高危人士,但“德爾塔”之下高傳染性導致“漏網之魚”更甚,全民核檢做完以後所有人都蟄伏起來,如果不進行第二次全民核檢,或許就不知道還有沒有潛在的感染者,也只有再一次等待通關放鬆之後,要求提供24小時核酸檢測通關,才能檢測出是否還有潛在的感染者,但往往這個時候可能又是“爆煲”的時候,。
“封關”導致所有人員不主動做核酸檢測,所以有可能出現隱性感染者會在社區到處流動。但如果保持如常通關,要求跨境人士提供24小時的核酸檢測報告,憑藉高頻率的核酸檢測,對於那些有意往來兩地的跨境人員,就大大提高檢測範圍,提早掌握社區潛在的風險,也大大減少因全民核檢而浪費公帑的不必要性。當然,這也存在一定的外溢風險,這也就要求兩地政府甚至內地其他省份的政府要跟踪好所有通關人員的資料,以確保第一時間能找出源頭。譬如,以目前的“封關”狀態,很多滯留在澳的人在全民核檢以後都呈現陰性,但誰知道三天或者多天以後是否還是陰性,他們都蟄伏起來又不主動去做核酸,一旦通關開放再做核酸,就有可能“爆煲”造成又一個疫情突發,形成惡性循環繼續封關。
但如果在通關措施上要求連續做核檢4天就可以憑此跨境,無疑就是開了一道“閘門”給有需要通關的人作出選擇,這樣的好處一是也可憑此大範圍檢測社區存在的風險,不至於因“爆煲”而造成繼續封關;二是從人性出發,考慮大量跨境滯留人員還要照顧內地家庭的生計,經過多次核酸檢測回到內地社區再居家隔離,也是一種人性化關懷;三是可以有效避免公帑的浪費,特區政府這兩年應對疫情導致庫房大開,疫情之下百業待興要用錢的地方更是很多,做一次全民核檢近五千萬不是一筆小數,疫情反复更是小數怕長計;四是唯有源頭活水來,澳門只有持續不斷的旅客到來才有經濟復甦的可能,有方法疏導旅客有序來澳離澳,對於有意來澳旅遊而又不怕回去需要14天隔離的措施,也不至於讓旅客來澳之心望而卻步。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