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前輩與新秀冀共謀香港國際創科中心

2021-09-18

【香港中通社9月1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李明珠 崔靜雯)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將於19日舉行,科技創新界作為新選制下新增的界別分組,其中不乏業界前輩與後起新秀,他們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共同謀劃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在新選制下,選委的年齡不設上限,選舉委員會更具廣泛代表性和均衡參與,其中不少初入政壇的年輕新面孔,亦有早年叱咤各個行業的資深前輩。

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香港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便是選委會的前輩,“2000年那時的選舉委員會,我就在裡面了,當時我是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代表工程界。”陳清泉說,那時選委會已有資訊科技界和工程界,但是沒有專設科技創新界別分組。

在新選制下,科技創新界界別分組取代資訊科技界,共設30個席位,其中15個席位,經由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香港院士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提名產生,不必選舉。

“這充分體現中央和特區政府對院士意見的重視和期望,在港的兩院院士都有發聲的平台。”陳清泉說。

從致力科學的“亞洲電動車之父”到80餘歲再次加入選委會,陳清泉談及初衷,無非是拳拳愛國愛港心,就如他曾經所說:“科學家沒有退休,只要生命還在就要為社會做出貢獻。”

作為院士,陳清泉常聚焦香港“卡脖子”工程,亦多次在公開場合重申香港創科發展四要素,即:著名大學進行基礎研究、從科學到技術的研發中心、企業和市場將科技轉化為產品,以及健全的金融市場。

他認為,香港科創產業鏈仍有兩個因素不足,分別為研發中心和將科技轉化成產品的高科技產業,使中下游產業鏈斷裂,這也是急需補足的短板。

“香港的兩院院士對內地和香港都有所了解,希望能謀劃香港成為國際科創中心。”陳清泉希望通過選委會發聲,讓研究院和高科技產業基地落地香港,在創科上投入更多資源和經歷,也吸引高科技人才來港,共同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科技創新界別另15席選委中1席由當然委員擔任,餘下14席須經選舉產生,其中候選人多為頂尖大學學者、初創企業家及科技界人士。

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孫東亦是需選舉的候選人,作為教育者,他深知“香港科創未來主要是靠人才”,然而擺在眼前的共識卻是科研人才明顯不足。

近年來,雖然諸多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總能找到香港力量,但“港產”博士不足卻是不爭事實。孫東希望,特區政府要落實措施吸引科研人才來港發展外,還要積極培育香港本地科創人才。

“部分博士生畢業後就看不見前路,大學教授也與教席有關,與做科學研究沒有直接關係,讓很多科創人才流失。” 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係教授鐘國輝亦聚焦科創發展的“病根”,他希望通過選委會給予這些沉痾宿疾更多關注,設立新崗位吸引有相關科研經驗的年輕人留在香港發展。

科技創新界需選舉的候選人還有:錢國強、鄭振華、黃廣揚、盧煜明、于常海、吳自豪、鄭松岩、李帆風、朱嘉盈、冼漢廸、徐海山、邱達根、任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