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862號
2021年09月18日
星期六
神舟十二號成功返回
2021-09-18
【香港中通社北京9月17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莊恭)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9月17日13時34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安全順利出艙。這不僅標志著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也標志首次採用的多項技術獲得成功。
自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升空,三名航天員已在空間站在軌工作生活90天,創下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
與以往不同,此次返回任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從中國空間站返回地球。為此,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首次採用多項經過驗證的新型測控手段,包括飛船的返回方式、測控網絡等,為三名航天員返回,鋪開一條更順暢和更安全路徑。
新返回方式
中國目前採用的航天器返回技術主要有彈道式和升力式兩種。以往的神舟飛船返回普遍採用彈道式。此次基於動態適應和天基測控,在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過程中,以升力式作為返回手段,并以『預測制導』作為控制方案,實現了對飛船運動姿態的自主調整,確保安全返回。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神舟十二號任務副總師胡國林表示,這項新返回方式對於在空間站長時間工作生活的航天員來說意義重大,只要載人飛船的星下點軌跡能够滿足回著陸場的條件,航天員隨時可以返回。不像以前,必須定時定點後才能返回。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主任孫軍表示,首次採用的『預測制導』的控制方案,是返回控制的一次革新技術,它採用了新的自適應方案,能够在飛船返回『黑障』過程中,辨識空間環境對飛船的影響,能够實時制定出新的升力控制的策略,大幅提升了航天員應對『黑障』階段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應該說,這項『預測制導』方案,不僅確保航天員返回著陸時的精度,而且保證了整個返回艙的安全性。這是中國返回控制方面的一個重大的技術突破。
天基測控網絡發揮出色
目前,中國在軌運行的4顆天鏈中繼衛星,有3顆正應用於中國空間站任務。此次,神舟十二號返回,天鏈一號03/04星,天鏈二號01星組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天基測控網絡,發揮出色。
胡國林稱,神舟十二號返回過程,包括從一次調姿、軌返分離、二次調姿、返回制動,一直到推進器返回器分離,整個過程都是以天基為主進行測控支持。
據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前,於北京時間16日13時38分,還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了繞飛及徑向交會的試驗,成功驗證了徑向交會技術,為後續載人飛行任務奠定了重要技術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首次在東風著陸場著陸。據悉,為實現在新著陸場著陸,神舟團隊對返回軌道重新進行了適應性的設計,并改進了返回的算法,提高了載人飛船返回適應性和可靠性,同時,全面檢驗了東風著陸場的搜索救援能力。
此外,為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打頭陣的天舟三號貨運飛船與長征七號遙四運載火箭組合體,已於本月16日垂直轉運至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區。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後續將按計劃開展發射前的各項功能檢查、聯合測試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