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594號
2020年11月05日
星期四
何潤生促完善聾人及聽障人士的支援
2020-11-05
【特訊】近年特區政府積極推廣傷健共融社會,改善無障礙環境;然而本澳共融文化仍處於起始階段,特別是聾人及聽障群體的需求仍未能得以滿足。立法議員、群力智庫理事長何潤生建議,當局應關注聽障人士求學的需要,持續優化聾人接收時事資訊等權利,積極推動手語普及,長遠聯同大灣區各城市,在聾人服務各層面推進互補,讓聽障人士融入社會、貢獻社會。
何潤生表示,近年特區政府積極以《殘疾人權利公約》和《仁川戰略》作為藍本,製訂《康復服務十年規劃》,並於二○一八年二月推出了《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一九年為帶領約一百二十個部門及單位宣讀「澳門特區無障礙共融社區約章」,希望藉着宣傳與優化環境的實際舉措,增加居民對殘疾人士的諒解,提升社會平等與共融意識;然而,在本澳社會服務資源有限,人手不足的情況下,有關聽障群體的服務及無障礙設施仍見滯後,聾健之間仍是存有難以踰越的鴻溝。
何潤生指出,本澳教育雖有「融合生」的設置,讓輕度及中度聽障人士進入普通教育系統,政府透過福利基金為聽力障礙學生購買助聽器等個人學習輔具,並安排駐校輔導員為聽障學生作出學習及升學輔導;但相關硬件及服務支援,仍難以滿足不同程度聽障學生的實際求學需要,基礎教育及高校對聽障人士的無障礙輔具配套亦為缺乏;因此,他建議當局改善相關學校教室環境,因應需求增加設備,推動聽覺無障礙空間的成立;正視聾人及聽障學生的需要,多開辦技能課程:如網頁設計、電子技術等;並應為接觸聽障學生的教師進行相應的特殊教育培訓,進一步減低以至消除其在健聽社會中的學習窒礙,讓聽障群體得以發展才能,融入社會自力更生。
何潤生續指,現時澳廣視新聞的中文頻道直播設有手語翻譯,個別政府記者會,如抗疫新聞發佈會亦提供手語傳譯,但並未有作完整的手語時事資訊覆蓋;猶記得天鴿襲澳期間,有聽障人士反映,因部分資訊未設手語及字幕,聾人較難獲取颱風訊息;在上屆立法會選舉宣傳啟動日,現場亦欠手語翻譯員及速錄服務,讓到場的聾人及聽障人士無法參與及履行其公民權利;何潤生建議當局或相關部門製作電視宣傳短片、發佈新聞資訊時,應提供手語翻譯,讓聽障群體更了解社會資訊內容;在社會上加深大眾對聽障的認識,積極推廣手語學習,加強聾健溝通,切實保障聽障群體的公民權利,提升社會生活品質。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三地融合為重要議題,全面提升無障礙環境的建設水平,保障廣大殘疾人士、長者等各類弱勢社群平等權利,為灣區文明質素的重要體現;何潤生冀當局與灣區相關部門多作交流,循法律制度層面,以科學及可操作性為原則,探索建立大灣區社會福利機制,在城市建設及服務中,毋忘聾人及聽障人士的需要,共締聾健共融的社會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