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環橫琴間水域昔年海盜多
2020-10-06
橫琴新口岸於八月中通關後,加強了澳門與橫琴間的人流物流往來,有助進一步推動澳珠兩地發展。路環與橫琴只一水之隔,人們從路環舊碼頭海邊,可清楚看見橫琴建設。在澳門回歸前不久,連接澳門與橫琴的蓮花大橋啟用,將澳珠兩地另一口岸接上,由路環蓮花口岸搭公車到橫琴口岸『轉下眼就到』,現時橫琴新口岸開通,兩地往來更方便。
澳門與橫琴的交往關係,在百多年前已開始,原因竟與海盜有關,因為兩地同處十字門水域,歷史檔案資料顯示,百多年前該處水域是海盜經常出沒搶劫,匿藏和流竄區域。海盜常在該處水域劫掠船隻外,亦會侵擾澳門半島,氹仔、路環島,以及灣仔、大、小橫琴島嶼的居民,為此;中葡雙方曾採取了聯合軍事行動,緝剿海盜團夥,在聯合對付海盜的同時,亦引發了紛爭與對島嶼管轄的共識。
正在澳門檔案館內展出的專題項目『澳門水域的海盜(一八五四至一九三五)』,當中一項內容──『路環與大、小橫琴:紛爭與共識之島』。所展示的檔案資料、圖像,就述及了有關中葡雙方同時出兵、大、小橫琴剿緝海盜團夥的行動,而該次行動是澳葡在路環剿擊海盜戰爭的一個延續。
相信不少去過路環的,都會到路環市區的聖方濟各堂(天主堂)前地一遊,在教堂對開不遠處豎有一座石造紀念碑,名為『戰勝海盜紀念碑』,就是為紀念一九一零年在路環發生的葡兵與海盜戰鬥事件。
二十世紀初,海盜肆虐澳門水域及附近島嶼作案,當中『綁架學童案』是最大和流傳最廣的事件。事於一九一零年七月,十八名新寧縣(即現今台山市)學童遭海盜綁架,海盜起初藏身氹仔島,後躲至路環島,並勒索三萬五千澳門幣贖金,鄉民向當時的兩廣總督袁樹勛稟告,袁因路環屬澳葡政府管治,不能派兵前往剿匪,隨後澳葡派軍隊登陸路環,與海盜進行了多次戰鬥,互有死傷,葡軍最後救出十八名學童人質,並生擒數十名海盜,路環教堂前的紀念碑就是為該次戰事而立。
中葡曾聯合派軍剿海匪
一九一零年的葡軍在路環剿匪戰,激起了廣東多方勢力的不同反應,被視為中葡雙方在路環島上的紛爭與共識,打擊海盜與澳門懸而未決的勘界問題息息相關,廣東政府表示願意為葡方的軍事行動提供支援,而廣東民間團體則批評澳葡當局在路環的軍事行動,因為該次剿匪戰爭中,葡軍除擊斃海盜亦誤殺村民,要求清政府收回路環,清政府因民眾強烈要求,曾派員赴葡,再次提出劃界談判問題,但最後不了了之。
路環軍事行動結束後,海盜仍繼續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活動,在海盜對香港離島一次襲擊後,促使廣東、澳門、香港三地政府就海盜問題建立聯繫,三方最終決定,由中葡兩國軍隊進行聯合軍事行動,對大、小橫琴島上的海盜進行打擊,於一九一二年九月二十日,中葡兩軍在大、小橫琴島不同地點登陸,剿擊海域盜,是澳門與橫琴另類『特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