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531號
2020年08月22日
星期六
民建聯促綜合治理本澳水環境
2020-08-22
【特訊】日前,竹灣海灘對開海面發現一條海豚屍體,經鑒定為中華白海豚。民眾建澳聯盟副理事長陳冰冰表示,近年來,本澳海灘發現海豚屍體事件增多,引起社會關注,水質污染問題再次亮起“紅燈”。
陳冰冰指出,隨著本澳經濟發展及人口數量的增加,用水量需求增多,所產生的污水量亦同步上升。據統計,本澳每日需處理逾十七萬噸污水,加上由於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尚未完善,承載力受限,每日達到二級處理的污水只有約一半,其餘作基本處理後直接排放入沿岸海域。日積月累導致本澳周邊水環境污染問題越趨嚴重;特別在夏季,河涌及內港一帶時常發出惡臭味,沿岸居民區受到嚴重影響,儘管有關當局定期進行清理及打撈的工作,也只是暫時緩解相關情況,無法根治。本澳水污染整治問題已刻不容緩,但污水治理問題的能力現時尚處於初級階段,整體的治理方向及水資源持續發展的目標尚不清晰。
陳冰冰表示,本澳共有五個污水處理設施,其中兩個分佈於澳門半島,三個在離島區。澳門半島人口密集,工商業集中,加上污水處理廠運營多年又因場地局限而不能擴容,設施老舊及尚未完善的機制,難以應付不斷上升的排污量,早已超負荷運作;另外,近年來《澳門泳灘水質監測報告》亦指出兩泳灘“水質欠佳",如不加強重視及改善日益嚴峻水質污染問題,必將對本澳經濟民生帶來極大的影響。
陳冰冰建議本澳應加快整治的步伐,與時俱進,在技術及硬件設備層面,加快研究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設備的升級,提高淨化能力,盡可能減少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於海域;同時可借鑒國內外污水治理的成功做法,例如國內推行的《河長製》等,結合本澳實際情況、人口結構及社區發展趨勢,研究出一套適合自身水污染及環境治理持續發展的有效機制。
陳冰冰又稱,珠江河網密佈,跨界河流污染一直是珠三角洲環境治理的棘手難題。本澳地處珠江口西面,容易堆積隨上游而下的水中各樣污染物,長久而言對水環境造成較大影響。雖然大灣區各地在環境治理方面的合作已開展多年,但整體的水污染治理體系尚未健全。因此,她建議粵港澳三地依據各自法律法規的特點,建立完善的水環境治理合作機制,共同探討適用於三地防治水污染的指標,形成穩定的合作治理模式,將跨界水環境、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制度化、規範化;並加強三地之間的技術交流,利用網絡技術進行資源共享,在“共治共享”下有效提升水污染協調治理的水平,共同推動灣區環境治理一體化,實現“美麗灣區,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