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促整合電子支付平台便民使用

2020-07-03

吳鴻祺

【特訊】近年互聯網經濟、電子商貿等新產業迅速發展,居民的消費及生活習慣向電子化方式轉變,不少傳統行業均加速與線上平台的結合以求突破,而電子支付可說是推動此等新經濟及新生活模式不可或缺的一環。民眾建澳聯盟副理事長吳鴻祺表示,本澳電子支付發展仍屬起步階段,平台眾多為居民及商家帶來諸多不便。呼籲政府加快研究相關政策,推動平台間互聯互通,便利居民使用。

吳鴻祺指出,經過數年來的發展及推動,本澳至今已有十一種移動支付服務;且二零一九年本地移動支付交易量為一千六百五十二萬筆,是二零一八年全年的十二點三倍;移動支付交易金額為十二點三億澳門元,是二零一八年全年的十三點七倍。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政府為援助居民及企業渡過難關,推出了電子消費卡補貼計劃,亦間接地對電子支付的普及作了一次全面性的推廣,加上傳統的信用卡及智能儲值卡等支付方式,居民可使用的電子支付方式可謂五花八門。

他表示,鑒於本澳市場的局限性,電子支付方式的普及雖然方便了居民及企業進行交易,但現時十多種的支付工具對中小企來說卻成為另類負擔。因各平台間未能互通,部分中小企為方便吸引顧客,需於店內安裝各種支付平台所提供的機具及管理各平台的結算帳戶;另外各平台所收取的手續費及結算方式不一,亦令商戶增加了會計成本。反觀國內於電子支付方面發展成熟,早於二零零五年,中國人民銀行已公佈第一份《電子支付指引》,對電子支付的方式、工具、結算流程等作詳細劃分及規範,多年來亦透過相關政策及法規進一步整合各類支付工具,商戶現時只需一套機具已能支援各種支付手段,更逐步將移動支付手段普及至高鐵、城軌等公交出行系統,進一步便利民眾使用。

吳鴻祺建議,金管局可參考國內經驗,加快研究出台政策,詳細劃分及整合現時市面上各種電子支付手段,推動各平台間互聯互通,減省商戶結算成本,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同時亦建議特區政府與內地有關部門協商制定政策,促進本澳電子支付手段融入大灣區發展規劃,以便本澳居民能以本地支付手段於國內更多服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