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461號
2020年06月02日
星期二
市署急轉彎變保留維護
戴祖義稱或會換走葡式石仔路惹負評
2020-06-02
【本報訊】葡文傳媒報道,市政署或者換走某些地區的葡式石仔路,隨即引來眾多負評。昨午,市政署宣稱,將保留及維護特色葡石飾面,持續優化行人設施。
日前,「Média José 祖薛媒體」中譯葡文報章的報道 (https://reurl.cc/kdv7jx):有諮詢委員會委員提出,某些地區在雨季時,葡式石仔路變得不太合適。對此,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回應,下雨時,葡式石仔路很滑,透水磚的排水效果好很多。市政署和文化局協調,商討替代方案;如果方案可行,會進行替換。
「Média José 祖薛媒體」的帖文發出不足四十八小時,得到逾二百六十個分享、逾一百一十條留言、按表情符號「怒」近三百。有網民留言:沒有在石仔路「跣低」,卻在皇朝的磚路「跣低」;另一網民留言:完全去殖民化!澳門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分別越來越少,沒有個性。
昨午近三時,市政署發出標題為「市政署將保留及維護特色葡石飾面 持續優化行人設施」的新聞稿,並附有兩張葡式石仔路的圖片,相關說明是「使用葡國碎石鋪砌路面是本澳城市設計的一大特色」、「市政署持續維護本澳不同廣場及街道的特色葡國石飾面」。新聞稿內容如下:
市政署持續維護本澳不同廣場及街道的特色葡國石飾面,保留其標誌性,凸顯本澳中西文化薈萃的城市特點。同時,將繼續利用不同的公共空間及街道鋪砌特色葡式石仔路,串連各街區及景點,並持續優化相關行人設施。
使用葡國碎石鋪砌路面,是本澳城市設計的一大特色。一直以來,市政署持續在本澳的公共空間及街道使用葡國石飾面鋪砌路面,例如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至大三巴的行人專區、大堂前地、新馬路、望德堂區等,串連了世遺歷史城區中多個旅遊景點,當中鋪砌了葡式及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圖案,凸顯澳門中西文化薈萃的城市特點,吸引市民及遊客沿葡式石仔路在街區中漫步。未來,市政署將持續保留及維護葡式石仔路面,並與文化局協調完善有關工作。
對於有市民及市政署諮詢委員會委員提出葡式石仔路因凹凸不平及光滑表面可能引致的行車及行人安全問題,市政署會因應各區行人道不同的狀況,於美化或重整行人道時作綜合考慮,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力作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