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415號
2020年04月08日
星期三
疫情之下零售業首當其衝
香港百業『疫境求生』適時拓展線上業務
2020-04-08
【香港中通社4月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阮曉)新冠肺炎疫情在香港蔓延,市民減少外出,經濟活動驟減,百業在疫境中求生存,各行適時拓展線上業務,冀渡過時艱。
疫情之下,零售業首當其衝。惟香港本地最大的零售商屈臣氏,近日在機構調查中品牌關注度大升,其網店流量亦大增,高峰時容納近150萬瀏覽人次。屈臣氏集團首席營運總監及屈臣氏(亞洲及歐洲)行政總裁倪文玲此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此次疫情將會改變集團的營運模式,將加速發展移動辦公室、網上培訓、電子商貿、供應鏈等各方面。
除屈臣氏外,眾多零售商積極嘗試線上運營新模式。國貨公司裕華在網店推出“抗疫專區”,消毒酒精、搓手液甚至廁紙、濕紙巾等抗疫物資赫然在列;化妝品連鎖集團卓悅啟動“卓悅微商城”,將透過微信小程式連接微信客戶,并將培訓前線銷售人員成為“網上主播”,讓消費者足不出戶購物的同時,提升購物體驗。
卓悅副主席陳建文表示,疫情影響下香港零售業正踏入經營寒冬,但集團將不斷嘗試網上直播、社交電商等新經營模式,為業務增長尋求破局之道。
餐飲業是受此次疫情影響的另一個重災區。利用線上科技拓展外賣服務,是餐飲業普遍選擇的“自救手段”。火鍋連鎖集團海底撈自2月開始在微信朋友圈推廣,3月更以一系列大力度的優惠活動,引發一波熱議;而利用微信平台推廣,也廣受中小型餐廳的青睞。
日前記者加入到一間名為“西香記”的餐飲連鎖外賣微信群,只需利用微信小程序在線下單,達到團購數量商家便可送貨上門,十分方便。創辦“西香記”的港漂青年創業者韓亮7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旗下產品較受內地學生及港漂等消費者群體歡迎,而他們居住的小區亦較為集中,為團購派送創造了可能。
韓亮表示,疫情之下他們利用各種線上形式大力推動外賣服務,營業額雖較日常仍有較大差距,但對大受影響的堂食消費損失已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彌補,同時餐廳也著力於員工及食品的安全,吸引更多回頭客。
事實上,不僅受嚴重衝擊的行業在線上領域積極拓展業務求生,還有更多行業正在悄然改變,逆市線上擴展。
3月下旬,由眾安在線與百仕達合資的眾安銀行正式面向全港市民提供服務,並宣佈推出零門檻活期存款產品,讓香港市民在低息環境下透過存款利率為財富增值。同月底,螞蟻金服旗下的螞蟻銀行(香港)以及小米集團及尚乘集團合作成立的天星銀行啟動試營業。至此,已有3家虛擬銀行在疫情中向市民提供服務。
香港經濟學會顧問劉佩琼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虛擬銀行雖一直在香港金融創新中有所規劃,但預計疫情之下,市民線下金融活動減少,或將為其業務帶來一定推動。
在招聘領域,香港數碼港一年一度的招聘博覽,自2015年舉辦以來,近日首次採用虛擬互動形式進行。參加招聘博覽的企業打破往年紀錄,共有逾130間大型及初創企業參展,提供逾700個職位。數碼港稱,這反映創科行業在嚴峻經濟環境下,對人才的需求不跌反升。
劉佩琼認為,自去年發生修例風波以來,香港百業蕭條,再加上疫情的打擊,令經濟活動雪上加霜;而部分本地專家預計,疫情或持續到今年年底,甚至有可能捲土重來,令社會各界不得不“疫境求生”,線上業務的推進正是香港百業“自救”的一種手段。
疫情是否會就此催化香港電子商務更具規模化地發展?韓亮認為,還需觀察市場反饋。香港市場有其特殊性,市民居住環境狹窄,外出消費娛樂是社會較為流行的文化,疫情能否培養新的消費模式,從而催生新的商業營運模式,目前仍是未知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