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眾議院涉華法案用『雙標』必『雙輸』

2019-12-05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作者 王濤)當地時間12月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2019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中國多部門對此密集發聲,釋出強烈反對並將作出進一步回應的信號。

事實上,人權保障沒有最好,祗有更好。該法案無視中國人權進步現狀,透出美方在人權和反恐上的『雙標』,必然『雙輸』。

西方有一句諺語:『如果你住在玻璃房子裡,就不要朝別人扔石頭。』美國大打人權『雙標牌』,削弱了國際形象和信用分,也無異於自我挖坑,既輸面子又輸裡子。比如,將中國新疆反恐貼上侵犯人權標籤,等同給恐怖分子打氣助威,到頭來美國也難獨善其身。

人權是指人人應享有的權利,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尊嚴權、公正權、發展權等。中國在新疆打擊暴恐分子、預防性設置教培中心,正是對新疆民眾生存權、發展權等基本人權的捍衛,也是對國際反恐事業的貢獻。2018年底以來,70餘批國家和地區官員、國際組織、新聞媒體、宗教團體等1000餘人參訪新疆後,對中國反恐、去極端化等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出於自身政治考量,美眾議院仍選擇以一份人權法案來干涉中國內政。

上世紀70年代,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提出了『人權外交』。美國務院《年度國別人權報告》對各國人權打分後,便會從政治施壓、經濟制裁、軍事進攻中選擇手段,『教訓』其眼中的人權成績不佳者。事實是,『人權外交』在導致別國經濟衰敗、民生睏頓、國家混亂的同時,還製造了人道主義災難。比如,長達14年的制裁,讓伊拉克蒙受了數千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並導致100多萬人因缺醫少藥和營養不良死亡;美國對南聯盟78天的轟炸中,約2000名無辜平民喪生,近百萬民眾流離失所。21世紀,美國直接或間接介入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等戰爭,製造了虐囚、監聽等人權醜聞,也令當地陷入長時間動蕩。

面對這些人權污點,一些美國政客避而不談、視而不見,卻忙著四處挑別國人權的刺兒,或將別國人權短板放大,或無中生有對別國橫加指責,或對一些人權災難作壁上觀。同樣是打擊恐怖主義,發生在美國身上就是『正義之舉』,昇級警察監管權力的《愛國者法案》被視為反恐需要,為何中國依照國際法、借鑒歐美立法、有國內法支撐的『教培中心』,卻被描述為非法監禁、壓制自由呢?

這種典型的『雙重標準』,美國人自己是承認的。1981年,里根政府在提交給國會的『人權備忘錄』中明確提出,人權政策應有雙重標準,即積極標準和消極標準。根據這種標準,敵對國家將受到批評或懲罰,盟友或戰略利益攸關國縱然侵犯人權,美國也會高舉輕放,手下留情。今年3月美方發佈的《2018年國別人權報告》序言部分,國務卿蓬佩奧便宣稱:『本屆政府的政策是,如果對美國利益有利,那麼不論其人權狀況如何,美國都會與之保持接觸。』

美國眾議院是次推出涉華人權法案,說明美國存在不少身體已進入21世紀,腦袋卻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的政客。他們關心的不是人權,而將人權作為遏制別國發展,服務美國利益的政治工具。

2012年,美國前總統卡特曾發文反思美國人權外交。他認為,儘管美國此前也犯過錯,但『9•11』後美國對人權的全面踐踏則是相比歷史的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已沒資格以道德權威的身份在人權問題上點評他國。

卡特甚至曾感嘆,美國非但沒有為世界安全做出貢獻,它侵犯國際人權的行為反而幫助了美國的敵人,疏遠了美國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