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友』為媒,習近平傳遞更立體中國聲音

2019-12-05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記者 張蔚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出席『2019從都國際論壇』外方嘉賓。作為外方代表,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美國前總統老布什三子尼爾•布什等人與習近平進行了現場交流。習近平向他們介紹了中國治國安邦之路和對當前國際形勢的看法。

在近期習近平的外事活動中,集體會見外方人士這種形式頻繁出現。10月18日,他集體會見出席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開幕式的各國防務部門和軍隊領導人及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主要官員;10月25日,他會見出席2019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的外方嘉賓代表;11月22日,他會見出席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的外方代表;11月25日,他會見由黨的最高委員會主席格雷茲洛夫率領的俄羅斯統一俄羅斯黨代表團。

從交流對象看,習近平與外國前政要、商界領袖、知名學者、軍方人士和政黨代表等各方人士開展了廣泛對話。外界注意到,在這些外賓中,相當一部分人是民間友好人士。專家認為,此類會見安排的出現並非偶然。

首先,中國正處於對內推動經濟轉型昇級、對外擴大開放合作的關鍵期,以國際友人為媒介,可以更積極主動地與世界互動。

『與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舉行雙多邊正式會晤不同,集體會見的氛圍更放鬆、討論更接地氣、講的故事更生動,不僅可以闡釋中國道路和理念,也有助於建立並深化友誼,是有益的公共外交實踐。』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說。

其次,在一些全球性議題趨於碎片化的背景下,與前政要、企業家和學者等群體進行溝通的重要性凸顯。

『很多外賓在各自領域有世界影響力,是國際輿論場中的‘關鍵少數’。在傾聽他們看法的同時,中方可就關鍵問題表明立場、提出倡議,從而影響一些國際輿論。』中國人民大學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王義桅說。

再次,從外部環境看,鑒於個別國家一些人士對華存有偏見,中國更需增進外界對華準確認知。

『中國與更多外方人士進行坦誠交流,不僅可以展現自身善意與誠意,減少不必要的誇大、誤解甚至歪曲,也拓寬了增信釋疑的交流渠道,讓中國聲音變得更立體、全面。』中國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說。

外界關注到,通過較頻繁的集體會見活動,習近平釋出一系列重要信息。在分別會見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外方代表和『2019從都國際論壇』外方嘉賓時,他均著重闡釋中國發展道路與理念,指出『我們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但這個夢絕不是‘霸權夢’。我們沒有準備去取代誰,祗不過是讓中國恢復應有的尊嚴和地位』『中國要以自己的實踐證明,國強未必稱霸。這首先是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傳統決定的,中國人沒有擴張侵略的基因,秉持的是天下大同、天下為公的理念,不贊同你輸我贏、零和博弈的思維』。

王帆認為,習近平上述表態有其現實針對性。西方某些人士篤信國際政治現實主義理論,祗有幫助其深入瞭解中國,方能轉變國強必霸的思維方式。習近平從中國歷史、文化和中華文明的角度解釋中方道路和發展意圖,進一步明晰了中國立場,有助澄清國際上一些認知謬誤。

針對外界集中關注的涉華議題,習近平及時闡述中國立場,展現開放態度。比如,他向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美國前財長保爾森、瑞士信貸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譚天忠等人指出,創新成果應惠及全球,而不應成為埋在山洞裡的寶藏。中美等國都是創新大國,中國願意和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創新合作,更好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

陳鳳英認為,中國亮明對創新合作的開放態度,指出願讓創新造福世界各國人民,不僅是對當前一些人士將經濟問題政治化的有力回應,也是在以更博大的胸懷、更清醒的認知防範潛在風險,推動各國堅持『合作』這個最大公約數。

她認為,通過一系列集體會見,習近平展現了中方願與國際社會加強全面、深入、立體的相互瞭解,進而開展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的意願。『國際社會樂見這樣的溝通方式,它有助於讓中國聲音得到更有效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