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性疾病潮高發期應做好應對預案

2019-10-25

【正視聽】目前,正是深秋轉入初冬的季節,氣溫多變容易引起流感、腸胃炎等疾病的大面積爆發,當中也包括一些個人所患的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等等也是容易發病的季節,這無論於公於私都是值得關注的季節。於私,個人就要關注好自己的健康問題,適當做好防治結合的措施,以應付自身存在的健康隱患。於公,當然是要做好公共衛生防護的應急預案,譬如門診床位是否足夠?疫苗是否足夠,有否提前安排老幼接種?等等,只有提前部署全面預防,妥善處理深秋初冬的各種緊急突發狀況,才可防止突發性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大面積爆發而避免措手不及。

本月21日,衛局接獲兩宗學校集體感染流感的報告,一共有26名學童患病,年齡介乎在四歲到七歲間,而且報告顯示相關症狀在本月16日已經開始出現,這說明流感的傳染主要還是以學校為主,畢竟學校學童密集,在同一個空間下感染的機率是比較高的。而在22日的拱北海關通報中,有一宗旅客來澳旅遊確診感染沙門氏菌的病例,而沙門氏菌常常因為食物的不潔而引起,特別是在冷熱交替的季節,很多食物會因為溫度的差異而令到食物變質,這給各個飲食個體單位也提出警告,注意食物的保質問題,慎防病從口入。

在台灣,根據台灣疾管署22日表示,台灣出現今年以來首例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家住高雄的1歲男童,9月26、27日因反覆發燒及嘔吐就診,28日因病情急遽惡化死亡,經檢驗確認為腸病毒71型感染引發心肺衰竭。而從全台疫情週報數據顯示,10月13日至10月19日全台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約1萬6400人次,疫情還是比較嚴峻,去台旅遊的澳人在用餐、以及人多擁擠地方逗留的時候,都要注意做好防護措施。

在季節疾病高發期內,政府應有預見性地設置各種可能性爆發的疾病潮,多做一些預案以及統籌協調好各個醫療系統和各個醫院的工作,強化各個醫院的門診急診的管理及時反饋當日病例數據,合理調配醫務人員優化服務流程,加強消毒隔離等防控措施,只有這樣在疾病潮一旦真的出現的時候,才能有序高效地落實各項應急處理步驟,最大程度地減少流行性疾病對公眾健康和社會造成的危害以及恐慌。如今,政府正在大力推動智慧政務,通過短信、微信等媒體渠道去宣傳季節性疾病潮,向市民和旅客宣講不同疾病的預防措施,通過靈活廣泛的渠道擴大受眾群體,面對有可能來臨的病潮,全城全人嚴陣以待,將病潮拒之門外保蓮花寶地社會安寧。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