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物聯網技術打造智慧城市

陳家良倡打造智慧公廁及更換大型垃圾桶

2019-10-25

陳家良

善用物聯網技術打造打造智慧公廁(資料圖片.街總)

【特訊】近日,市政署在電台時事節目談及環境衛生工作,市政署諮詢委員會委員兼街坊總會副理事長陳家良認為當中提到的公廁和垃圾桶方面仍有改進的空間,建議政府參考鄰地經驗打造智慧公廁,增設對氣味、濕度、人流、紙品、洗手液、廁所使用狀態等的監測,建立公廁體驗評價機制,在垃圾桶方面,建議加快更換1100公升大型街道垃圾桶的進度,達到既改善市容又優化環境的綜合成效。

據市政署2018年的數據顯示,本澳的公共廁所由2002年的32個增至現時的84個,陳家良表示增加公廁數量有助滿足居民和旅客的需求,但在軟硬件設施和管理服務上仍有改善空間。具體來說,像臭味濃郁、衛生用品緊張、洗手液不足、垃圾桶溢滿、地面濕滑、等候時間長等問題會令旅客、居民不滿意,尤其是在旅遊旺區的公廁,因其人流量大,使用頻率高,這些問題就更為突出。雖然現時前線人員可利用市政署開發的應用程式,更有效地監督公共廁所的維護和管理工作,但他建議政府可參照其他地區的經驗,運用物聯網技術打造智慧公廁,在公廁增加氣味、濕度監測儀器,並對廁所使用狀況和人流進行實時監測,還可以建立公廁的體驗評價機制,讓工作人員及時了解公廁的使用狀況並能安排適宜的清潔工作,讓居民和旅客了解更多公廁資訊,從而選擇處於空閒狀態的公廁。同時,市政署去年推出“EasyGo”手機版網站,助市民旅客掌握市政設施資訊,希望當局加大宣傳力度,並考慮將其放在如微信公眾平台或和其他部門的宣傳平台合作,拓展更多的宣傳渠道。

而在垃圾桶方面,他表示過去本澳的街道垃圾收集設施以1100公升的傳統大型街道垃圾桶為主,近年隨着封閉式垃圾房和壓縮式垃圾桶的興建,大型街道垃圾桶已逐漸減少,不過本澳還有不少街道,如沙梨頭一帶,仍存有部份大型街道垃圾桶,對附近的居民影響較大,建議政府加快覓地更換大型街道垃圾桶的進度,逐步以壓縮式垃圾桶及封閉式垃圾站取代,進一步改善本澳街道的衛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