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138號
2019年05月16日
星期四
八提『開放』習近平『亞文會』再釋中國態度
2019-05-16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電】(中新社記者梁曉輝)亞洲文明對話大會15日在北京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在這篇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演講中,習近平立足文明縱論古今,八次提到『開放』,再次詮釋出中國的鮮明態度: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
『開放』,一直被認為是習近平回應當下世界諸多挑戰和難題的答案。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到上合組織峰會,從博鰲亞洲論壇到中國進口博覽會,『開放』成為習近平在主場外交場合不斷強調的關鍵詞。正如習近平所言,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開放合作是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要求。』
此次演講中,在作出『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更加嚴峻』的最新判斷後,習近平從古今文明的角度,給出了關於『開放』的論述。
回望歷史,習近平指出,亞洲先人們早就開始了文明交流互鑒。他說,絲綢之路、茶葉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助推絲綢、茶葉、陶瓷、香料、繪畫雕塑等風靡亞洲各國,記錄著亞洲先人們交往交流、互通有無的文明對話。
『一方土地養育一方文化,但如果沒有開放的態度,交流互鑒,亞洲文明就不會如今天般豐富多彩。』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認為,習近平通過回望亞洲文明的歷史,已經將文明開放的內在性和交流互鑒的必要性闡述清楚。亞洲文明是在自身內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發展壯大的,『開放是歷史的啟示』。
關照現實,習近平表示,亞洲人民期待一個開放融通的亞洲。『亞洲近幾十年快速發展,一條十分重要的經驗就是敞開大門,主動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他強調,如果各國重新回到一個個自我封閉的孤島,人類文明就將因老死不相往來而喪失生機活力。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特聘教授寧強認為,中國剛剛走過改革開放40周年,對『開放』的經驗認知尤為深刻,也因此,不論是文明還是經貿,『開放』成為習近平一直強調的關鍵詞。而基於此,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都是追求構建一個更加開放的亞洲,一個更加開放的世界。
在演講中,習近平強調,亞洲各國人民希望遠離封閉、融會通達,希望各國秉持開放精神,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
王輝耀表示,中國正通過自身的開放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助推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在這個過程中,文明對話將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單邊主義和逆全球化抬頭的當下,回溯亞洲文明開放、互鑒的歷史,將更加堅定開放的決心,也將凝聚亞洲的信心。』
而面向未來,習近平就文明交流互鑒提出四點主張,其中之一便是『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他指出,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並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促進亞洲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
習近平並提到,中華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系。他繼而表示,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