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20604號

2012年06月04日

星期一

澳門公交發展

2012-06-04

在步伐急速、人多車多的澳門,坐三輪車在西灣一帶遊覽,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六、七十年代西灣是澳門的拍拖勝地,兩旁綠樹林蔭,至今雖然西灣兩側的特色建築物已所餘無幾,這種昔日情懷依稀仍在。

坐三輪車最大的樂趣,是可以在車伕的講解下,以休閒的步伐在這個現代化城市感染一下數百年中西文化歷史的氛圍。除了聽到車伕的景點講解和名勝推介,還可以聽到一些旅遊書上沒有介紹過的名人逸事,澳門小漁村的風土人情。

澳門上世紀中期的交通,以人力車為主。翻查歷史,澳門早期的代步工具是傳統的中國轎,主要是社會名流或商家的出入代步工具。其後有黃包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約一九四八年傳入三輪車,僅兩輪的人力車漸被取代。

至於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巴士,當時被稱為街坊車,早在一九二五年已存在,由於只有兩條路線,一條是火船頭街至媽閣廟,另一條是十月初五街至關閘,未能滿足所有人士的出行需要,三輪車當時仍大行其道。雄居澳門三十年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位。

巴士的發展在澳門仍沒有因此而停滯,一九二七年,岐關公司開業,開辦全澳巴士服務。一九七四年十月,嘉樂庇大橋通車正式通車,澳門的交通發展亦作出了改變。同年,澳門海島市小輪船有限公司購置了一批新型巴士,提供連接澳門、氹仔、路環的巴士服務。首架雙層巴士亦一九七五年一月正式在澳門與氹仔之間行駛。巴士線路的擴展、私家車數目的增加,澳門的交通工具史一步步進入了機械化時代。澳門海島市小輪船有限公司於一九八六年改組為澳門公共汽車有限公司(澳巴),一九八八年,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正式經營,澳門的巴士路線日漸完善。二零一一年八月一日,第三間公士公司正式投入營運,澳門的巴士公司增至三間。

二零零一年,第一屆特區政府宣布興建輕軌集體交通運輸系統,即於二零零七年,推出輕軌優化方案,二零零九年提出第一期優化方案,並於今年二月,為輕軌第一期主線工程正式動工,以及隨即進行第二期方案規劃和諮詢,預計二零一五年五月建成第一期工程。 澳門的公共交通發展,邁向更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