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車 還能踩多遠?
2012-06-04
時代進步和電氣化令人類生活不斷進步和變得舒適,但同時亦令一些傳統行業末落、被淘汰。當澳門的交通進一步趨向國際化和現代化,大興土木興建輕軌之際,又有多少人記得曾經是澳門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的三輪車,現在只成為遊客觀賞或玩賞性質,交通工具的角色已失去。從業員老齡化,交通工具進步和社會環境的變遷,這個傳統行業在澳門的生存空間,還剩下多少?
角色失去
在澳門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有巴士、的士,將來更有輕軌,還有多少人記得,上一代主要是靠三輪車作為出行首要交通工具?
由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引入三輪車以來,三輪車在澳門的公交歷史上佔過一重要席位,高峰時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後八十年代於公共巴士投入服務,三輪車在公交上的地位才漸被取代。
光輝歲月
翻查歷史,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澳門出現載客收費三輪車後,市面很快便有近千輛三輪車,由於收費低廉,成為了當時貧苦大眾主要出行的交通工具,曾有近百個三輪車站。至六十年代初,由於澳門人口受國內逃亡潮影響急增,三輪車又進入另一個高峰期,隨後至七十年代,澳門旅遊業吸引不少香港旅客,三輪車主要顧客除了本地人外,亦有不少旅客,邊坐三輪車,邊遊覽澳門的旅遊景點,在不少當時電影,可以看到三輪車是旅客和本地居民的主要代步公交工具。
經歷過三個高峰期後,隨著巴士服務路線愈來愈廣,加上單車、電單車及私家車漸次成為了居民的代步工具,三輪車的生意隨恃代發展減少,不過,仍有老一輩的澳門居民將之視為出行工具之一,也有不少香港旅客,喜愛坐三輪車遊澳門,感受休閒的澳門。而現代化、居民生活環境改善,三輪車漸被淘汰。現時,基本沒有居民以三輪車代步,都是僅以旅客選三輪車遊覽澳門為主。
盛極至衰
曾經是澳門傳統行業和盛極一時的公共交通工具,現在面對的只有被淘汰。本澳目前僅餘六十輛三輪車,車伕全都是長者輩,最年輕的都年過花甲。
三輪車伕屬自顧行業,體力勞動量需求大,沒有固定收入,生活沒有保障、欠缺工作前景,在就業市場改善,人力資源流向穩定、高薪的行業,例如博彩業、服務業,甚至保安、建造業,三輪車行業人力資源更惡化,從業員老齡化、沒有新人入行,本身已面對人力資源問題,再者,面對行業前景不明朗,不再發牌,行業一步一步式微,看來又一個傳統行業,在城市發展和現代化中被湮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