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目測新口岸招牌憑感覺判安全 六成一「容易掉下來」

2011-06-23

【本報訊】坊會找來中學生目測新口岸區廣告招牌,並製作實地調查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感覺」很易跌下來的招牌較去年大幅上升,佔整體的六成一。坊會聲稱,有市民反映招牌的光污染令他們失眠,縱然多次與環保局溝通,但局方仍未提出針對光污染問題的立法時間表。坊會擔心,若違規招牌令途人受傷,業主會和小業主等可能要承擔很大的責任,促請政府加強執法及完善現有法例。 新口岸區坊眾聯誼會、新口岸社區中心昨午公布《有關「新口岸廣告招牌第二次實地調查」分析報告》。該調查得出五項發現,其中一項是「招牌的危險程度」,結果顯示「感覺很易跌下來」的招牌佔六成一 (一百四十四個),數量較去年大幅上升近四成;其他危險情況還有「電線外露」(14%)、「距離地面太矮」(8%)、「易碰到途人」(6%)、「膠面已破裂」(4%) 等。 「感覺」很易跌下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覺?究竟有沒有標準呢?街坊總會大廈管理資源中心主任陳溥森承認,街坊會不是專責的檢驗部門,也沒有相關專業訓練,故只能依靠調查人員目測。他表示,今年的調查員與去年的是一樣的,是教業中學的高中生。他又列舉甚麼因素使中學調查員「感覺」招牌很易跌下來,如:膠片已破裂、電線外露等:「去年用這些標準,今年也用這些標準」。  

望及早測量光污染 負責調查的社團又表示,新口岸區的廣告招牌通宵閃亮,光污染令居民失眠,生活大受困擾。然而,調查未有顯示有多少居民提出上述投訴或求助。社團促請當局及早科學測量污染源,再制訂限制燈光開放時間等措施,長遠工作則是完善法例,監管廣告招牌的燈光強度。街坊總會大廈工作委員會主任黃祖添表示,已多次向環保局反映,但局方仍未提出完成針對光污染問題的立法時間表。 該調查又顯示,今年的廣告招牌有二百三十三個,較去年減少了四十四個。大多數裝設在大廈外牆,最多數量的是中型的招牌 (長度超過兩米以上)。不足一成的招牌與店舖名稱不相同,社團認為,那些「可能是前身店舖搬遷或結業遺留而沒有拆除的招牌」。此外,廣告招牌位置的相距空間,有不少超乎常規,甚至存在違規,如:有些招牌伸展越過街道中間線等。  

發生意外 責任誰屬 社團表示,部分建築物外牆的廣告招牌,事前並沒有向工務部門申請施工准照,也沒有向民署申請廣告牌照,更沒有向有關大廈業主會徵求意見。假若發生意外,裝設在大廈外牆的招牌倒下並擊中途人,「到底責任誰屬」。社團認為,當局應加強執法和規管,要加大力度宣傳安裝廣告招牌的指引內容,嚴格依照規範對招牌的尺、安裝形式、安裝程序實行領牌審批與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