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養「低碳豬﹂ 污染物循環再用

2010-09-25

炸豬排、豬肉丸、豬骨湯……港人愛好美食,豬肉經常入饌,但原來一頭豬的排泄量,可以相當於人的六至十倍,容易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中國大陸已有法規,規管豬業污水的排放標準,武漢近年更有豬場飼養「低碳豬」,將養豬排出的溫室氣體,變作能源循環再用,希望做到人與環境雙贏的局面。 豬業是中國禽畜業的主要組成部分,飼養一萬頭豬的豬場所排放的廢水中,有機污染物重量,竟相當於三萬人至十萬人的排泄量。武漢市每年出產豬隻約為二百五十萬頭,市內飼養四十萬頭豬以上的大型豬場,近半數分佈在湖泊周圍,成為武漢市湖泊有機污染物的主要來源,而養豬業所產生的二氧化氮和甲烷的「增溫效率」,更大約分別是二氧化碳的三百倍和二十倍。 世界自然基金會於二OO七年十月聯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湖北省畜牧獸醫局等,成立「清潔生產與清潔發展機制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和武漢金龍畜禽有限公司以及湖北原種豬場合作發展「低碳豬場」,成為全國首個同時設有處理養豬污水及溫室氣體的大規模豬場。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早前舉辦「氣候正能量大使體驗計劃」氣候變化考察團,到武漢參觀「低碳養豬」項目。該豬場一年出產約一萬頭豬,一日產生的污染物達八十噸,沼氣達一百六十立方米。豬場將豬的糞便用作肥田料,供一千畝農田,污水則經三重處理才排出湖泊,而兩重水池更造成了人工濕地,第三重水池更可養魚。至於豬隻所產生的甲烷等,經處理後會變作沼氣,當地人只需付十元,便可於四月至十月期間,享用豬場提供的沼氣作燃料,足夠一百八十戶兼農場本身作為燃料之用。 香港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正能量大使體驗計劃」的氣候變化考察團,讓八名香港青年親身到訪中國一些具保育價值的地區,了解氣候變化對當地人民及生態的影響,並實地考察當地的減碳科技、緩減及適應氣候變化的各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