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1224號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弗格森之亂」——美國社會深層矛盾「照妖鏡」
2014-12-24
【中新社休斯敦12月23日電】(中新社記者 王歡)2014年,一顆顆射向手無寸鐵黑人和荷槍執勤警察的子彈,引爆了整個美國的情感火藥桶,示威浪潮、殺警危機、騷亂與罵戰如同「照妖鏡」,將美國建立在民主平等口號上根深蒂固的種族分歧、司法不公和貧富差距多棱鏡般地全景呈現,越來越脆弱的美國社會又一次經歷撕扯。
弗格森的布朗和紐約的加納,讓美國人對2014年的最後幾個月如此刻骨銘心。一個是手無寸鐵的18歲黑人青年,一個是在街上售賣香煙的黑人小販,雙雙在夏日斃命于白人警察之手,且涉案警察均在年底前免于被起訴。
由來已久的積怨和憤怒猶如火山爆發,瞬間蔓延全美170多個城市,「形成21世紀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抗議怒潮」。數萬示威者走上街頭,高呼「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摒棄種族主義」的口號,或躺倒在地「擬死示威」,或作出投降動作上演「舉手行動」。部分地區的和平示威一度昇級,演變成打砸搶燒和襲警的暴力騷亂。
聖誕節前的周末,警民對峙終於引爆殺警危機。紐約市包括一華裔在內的兩名警察遭「行刑式」槍殺,非裔凶徒宣稱以美國警察最近接連執法過當、殺害黑人事件為藉口尋求報復。一天后,佛羅里達州一名經驗豐富的警官執行任務中又被人槍殺。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艾爾‧沙普頓嚴厲譴責槍手的暴行,稱「任何把加納和布朗之名與暴力或槍殺警察行徑聯系在一起的行為都應受到譴責,它與對正義的追求背道而馳」。殺警悲劇讓美國社會大為錯愕,警民關係脆弱,衝突一觸即發。
警察原本是對抗暴力的,但現在卻變成了引發美國各地暴力犯罪的導火索。客觀上,非裔較高的犯罪率形成了一種「馬太效應」:當警察執法遇到非裔嫌疑人時,極有可能會過度反應。數據統計,美國年輕黑人遭到警察誤殺的風險相當于白人的21倍。弗格森案祗是翻出了美國執法部門與少數族裔社區間缺乏溝通和信任的「舊賬」。
最新報告顯示:美國每年約有400人在警民衝突中死亡,1/4涉及白人警察和非裔人士,而其中非裔死者比白人警察要多兩倍以上。平均每隔28小時就有一名黑人青年死在警察或其他武裝執法人員槍下。讓美國民眾更為擔憂的是,由種族引發的街頭暴力行為會成為常態。
長期得不到改善的種族隔離、種族歧視以及種族邊緣化狀況是美國一大污點,成為分裂社會、引發暴亂的禍根。《華盛頓郵報》斷言:種族問題在美國猶如一座活火山,「隨時都會爆發」。
儘管奧巴馬當選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並成功連任,但他在種族問題上的保守和中立卻沒有改變黑人的境遇。他亦承認,「這不僅是弗格森而是美國由來已久的問題」,警方與少數族裔之間存在很深的不信任,特別是有色人種社區。
騷亂過後,沒有贏家。在形形色色的抗議活動「外衣」下,凸顯的是美國社會對警方公權是否適量的質疑,以及對司法體系是否完備的反思。美國公眾看待警察執法,已深陷種族鴻溝。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和莫里斯輿情研究所最新公佈的民調顯示,近一半受訪者認為執法人員對白人和黑人採取雙重標準,43%的美國人因布朗和加納案的陪審團裁決,對美國司法體系的信心下降。
對於弗格森局面和仇警氛圍的失衡,《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蒂姆‧羅根直指要害,「貧窮是騷亂的催化劑,貧困帶來的挑戰日益嚴峻。」
美聯儲調查顯示,收入排在美國前3%的家庭擁有54.4%的家庭總財富;同期,收入排在後90%的家庭祗擁有24.7%的財富。底層人群處於相當危險的境地,美國步入了一個「脆弱的時代」。
弗格森等案既有種族矛盾,也反映了自金融危機以來美國中下層民眾日益窘迫的社會生活環境。在許多美國人看來,有色人種是貧窮的同義詞,而貧窮幾乎是罪犯的同義詞。據統計,槍殺案的受害者近六成來自中低收入階層。階級差距拉大造成的階級偏見、種族歧視和暴力執法,借由「弗格森之亂」這面「照妖鏡」再次現形。在經濟危機土壤上發酵的種族主義裂痕難彌,已經成為西方世界的致命弱點。歸根結底,美國需要的不是一場激情燃燒的全民對話;而是能?切實縮小差距、淡化分歧、增加互信、遏制痼疾的全民計劃。但欲真正解決這一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