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1973號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鄧小平也迷金庸
2018-10-31
【特訊】金庸1924年出生於浙江,是已故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表弟,有人揣測,《書劍恩仇錄》裡陳家洛的人物形象正是來自徐志摩。24歲那年(1948年),金庸移居香港,1950年起,以筆名「金庸」著手寫作,有「香港四大才子」之稱,後來又與古龍、梁羽生合稱「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早年他在香港創辦《明報》,左手寫社論,右手寫小說,樹立文人辦報的美談。
他的處女作《書劍恩仇錄》發表在1955年,逐年又陸續發表了《碧血劍》、《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至封筆作《鹿鼎記》為止,總計寫了15部小說。金庸武俠小說屢屢被翻拍成影視作品,收視率居高不下,在華人影劇史上的意義不可抹滅。
金庸之作不僅暢銷且長銷,而且在學術界早已累積不少研究成果,學者陳世驤曾如此評價:「金庸武俠小說可與元劇之異軍突起相比。既表天才,亦關世運。所不同者今世獨見一人而已。」今年初,《射鵰英雄傳》甚至發行了英文版第一卷,立馬在英國獲得熱烈迴響,其後出版社將陸續翻譯 「射鵰三部曲」等其他作品。
自比張無忌
金庸武俠小說屢屢被翻拍成影視作品,收視率居高不下,在華人影劇史上的意義不可抹滅。劇中情節緊扣歷史,人物刻劃生動,每每播出,總能在讀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幾乎可以說:「每個華人的心中都有一部金庸。」某次受訪,被問到自己最像哪部小說裡的人物?金庸說是張無忌。據說金庸私底下是古典樂迷,只要聽聞一段樂曲便能判別來歷。除此之外,他還是個圍棋五段的高手。
20歲時,金庸考上中央政治學校外交系,因投訴黨員同學而遭退學,後來就掛職在中央圖書館成天閱讀。22歲時,插班東吳大學法學院,修習國際法課程,同時進入上海《大公報》任職,後來又進入《新晚報》編輯副刊,開始寫電影劇本,後來和梁羽生一同在副刊上連載武俠小說,年僅31歲的金庸寫出了《書劍恩仇錄》,引發轟動,金庸和梁羽生的名聲就此不脛而走。
反對文革被罵「漢奸」
寫小說出名後,金庸另一方面在《明報》寫起社論,一寫就是20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時,金庸和《明報》公然表態反對,進而被左派份子批判為「漢奸」、「豺狼鏞」,更一度受到死亡恐嚇,暫避香港,受香港政府避護至70年代為止。
金庸作品在文革時期一度被列為禁書,但再怎麼禁,也抵擋不住人類對武俠故事的渴望,據傳當年鄧小平託人從境外買來一套,1981年,二人見面會談時,第一句話就說自己讀了金庸的小說。此外,朱鎔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前法國總統席拉克都是他的熱衷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