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最高法報告兩大熱點

2019-03-13

3月1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關於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報告。圖為2018年中國法院審結案件情況。(中新社圖片/ 李叢 攝)

【香港中通社北京3月12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恭) 12日上午,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人民大會堂做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北京專家就報告中反腐與知識產權保護兩大熱點問題作了解讀。

報告顯示,2018年內地各級法院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等案件2.8萬件3.3萬人,其中被告人原為省部級以上幹部的18人,案件數、涉案人數、被控高官數均較2017年出現大幅下降。

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偉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這與中共十八大以來整體反腐敗力度不斷加大,減少存量、遏制增量密切相關。他認為,這是中央『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這一判斷在數據上的體現。

另外,去年共有18名原省部級以上幹部、339名廳局級幹部被送上貪污賄賂、瀆職罪的審判席,比2017年的101名省部級幹部、810名廳局級幹部人數大為減少。宋偉認為,這與紀委和監察委的『抓早抓小』有關。在整個反腐敗的過程當中,把抓早抓小落實好,最終移交司法機關的人數必然會下降。『我覺得這是一個結構性的變化。中共更重視從小問題抓起,把反腐敗的端口前移,後面出現嚴重問題的比例就會減小。』

宋偉提醒,盡管涉貪污賄賂、瀆職的高級領導幹部數量大為減少,但還未完全杜絕,不收斂不收手的問題依然存在。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反腐敗的最終勝利還未取得。

除了反腐外,如何在司法上保護知識產權也是『兩高』報告中的熱點。

據報告顯示,2018年共審結一審知識產權案件28.8萬件,同比上升41.8%。同時,建立起了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設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知識產權室主任管育鷹認為,知識產權案件并不是越多越好,但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及人們的權利意識上升,知識產權案件數量的提升是必然的。

2019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在北京揭牌。管育鷹告訴香港中通社記者,在該法庭成立前,專利等技術性較強的知識產權案件的二審分別在不同地區進行審議。然而,有些糾紛的涉及面、社會影響都較大,甚至涉外,當事人或會對地方法庭抱有地方保護主義或法官專業水平不足的顧慮。現在,由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統一受理此類案件的第二審,提供統一的裁判尺度,『這是在通過一個公正透明的權威機構來起定分止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