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076號

2019年03月04日

星期一

文化歷史內涵多

如何吸引公眾去了解?

2019-03-04

『遊屋記』讓公眾一同享受建築文化

OPEN HOUSE(「遊屋記」) 的概念在澳門較為新鮮,但在外國則頗為流行。事實上,倫敦、斯洛文尼亞、耶路撒冷、柏斯、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全球四十多個城市都有「遊屋記」計劃,展示出自己城市建築的豐富與內涵。另外,一些城市的歷史團體,例如美國東岸距離波士頓不遠的普洛威頓斯(Providence),就有當地的保育團體Providence Preservation Society自1958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會舉辦Festival of Historical Houses(「古老大屋節」)。整條街上的古老大屋都會開放予公眾參觀,並由業主或租戶或導賞員介紹這些十七至十九世紀的古老大屋的歷史、演變,以及如何與當代功能互相融合。

除了一年一次的實地導賞,世界各地的城市亦在不斷探索如何讓公眾從多方面更認為建築的歷史價值。以普洛威頓斯為例,該城市是美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份簽署《獨立宣言》的美國開國元老Stephen Hopkins、美國開國早期的富商及黑奴買賣者John Brown 亦曾在此地居住。不少古老建築亦有被完整保留及活化。當地的美國長春藤名校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就曾組織學生,在Stephen Hopkins故居設計出有關其家中女眷及奴隸生活的展覽,又曾研究John Brown大宅,並將成果製成網上導賞,讓公眾足不出戶亦能了解其建築風格及歷史價值。大學也有跟當地的羅德島人文評議會(Rhode Island Council for Humanities)合作推出「羅德島導賞」(Rhode Tour)免費手機程式,裏面除文字介紹外,更集合了歷史圖片、影像、聲音導航等、遊覽地圖等,方便公眾到實地遊覽時了解當中的豐富故事。

事實上在美國,如何將歷史帶予公眾可以是一門大學學位課程。例如名校耶魯大學就設有Public History(公共歷史)碩士學位,布朗大學亦設有Public Humanities(公共人文社科)碩士課程。當中強調的不只是資料或資訊,還看重透過不同形式,有效地讓公眾接觸文化,討論文化。在耶魯大學的公共歷史課程簡章中提到的首項目標,就是鼓勵與促進歷史的討論。言即,各種文化展覽及活動策劃都只是形式,促進公眾討論是其根本重心。

而縱觀澳門,雖然每年大大小小的文化展覽或節慶活動不少,但又能否吸引觀眾,並促進討論?根據統計局的數字,2018年第二季參觀博物館或世遺景點的本地居民共10.06萬人,按年減少12.8%,活動參與率下跌3.6個百分點至22.5%;平均參觀次數為3.1次,較去年同季(3.3次)稍微下跌。而「沒有參與文化活動」的統計顯示,沒有參與文化活動的主要原因為「沒有興趣」和「沒有時間」。 同時,在各文化活動中,因「沒有興趣」而不參與的比例較去年均有所增加,而「沒有時間」的比例則均有所減少。25.5%沒有參觀博物館或世遺景點的本地居民表示「之前曾參觀」。或許澳門的文化活動不是太少,而是在於能否吸引公眾,並引起深思,否則再多的「藝文薈澳」,連續半年舉辦再多的藝文活動,也只不過是活動數字與公帑支出上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