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價格不斷上升無能為力?

何潤生促多管齊下保障消費者權益

2019-02-05

何潤生

【特訊】本澳物價水平高於鄰近地區,已嚴重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特別是鮮活食品和石油氣,其進口、批發、零售之間的價差不斷拉大。立法議員、群力智庫理事長何潤生表示,政府曾經多次強調會持續關注鮮活食品及石油氣的供應及其價格的變動,穩定物價水平,但近年本澳的鮮活食品和石油氣進口、批發、零售之間的價差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居民依然要承受高物價的壓力,他要求政府「出手」調查整個鮮活食品和石油氣供應鏈的中間環節,有否存在壟斷及聯合定價等不規則行為,同時要加強對市場及相關價格的監管力度,通過法律制度去補足消費者權益方面的空白。

「捱貴肉」無對策難解決

何潤生稱,他曾於二〇一六年向行政長官提出,豬肉批發價與零售價之間價差已高達每公斤48.1元,幾乎是批發均價兩倍,當時行政長官不諱言本澳鮮活食品進口價比珠海、香港低,但零售價反而更高,並澄清與批發壟斷無關。至今價差大問題依然未解決之餘,而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他指出,去年1月至9月豬肉批發均價與零售均價差距超過3倍,平均每公斤相差54.7元,而且受非洲豬瘟影響,活豬批發價由9月開始已連續三個月上調,而活牛批發價亦由 2月1日起調升至每司馬擔 4900元,基層居民無奈要「捱貴肉」。政府雖然發現肉類“低價入、高價賣”,並清楚要從供應鏈的各環節切入,惟一直苦無對策,至今仍未能提供任何實質解決方案。

居民面對食品價格不斷上升,政府顯得無能為力。何潤生批評,跨部門食品價格工作小組不作為,自成立以來一直未有具體的平抑物價措施出台,淪為名副其實的“格價小組”。他希望政府有所作為,而非單單局限在資訊發放的層面,必須盡快檢視跨部門食品價格小組的職能與成效。同時,應加強在鮮活產品、食品供應鏈等中間環節方面的巡查,從進口、批發、零售等各個環節打擊當中的不規則行為;密切留意市場動態和價格變動走向,增加本澳與鄰近地區鮮活食品價格的比較資訊及公佈機制,提高透明度,強化公眾監督功能。

石油氣價居高不下不正常

另外,石油氣作為民生必需品,價格波動對居民生活影響廣泛。雖然政府早已豁免燃油進口稅,但石油氣進口價與零售價差距依然很大,2013年、2014年進口價與零售價差距均不超過每公斤6元,但自2015年2月恢復石油產品進口准照制度後,價差反而逐級跳升,2015年、2016年及2017年石油氣進口價與零售價的差距分別為7.86元、9.18元、10.21元,去年單單1至9月的價差已經達到10.18元。由此可見,石油氣行業在豁免燃油進口稅的情況下,依然擁有如此高的利潤是不正常。

何潤生建議當局在短期內應採取進一步措施,對本澳石油氣的銷售進行全面的監管,並適時向公眾解釋,為何恢復石油產品進口準照制度後,反而令石油氣進口價與零售價間的價差增大。此外,鑑於社會大眾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下稱消保法)的修訂望穿秋水,他促請當局必須加快消保法的出台,法案中應賦予消委會更多的職權,同時增加相關物價資訊的透明度;未來應考慮訂立《公平競爭法》和《反壟斷法》等法例法規,從法律層面確定監管依據,掌握行業定價、銷售等情況,以補足和完善本澳保障消費者權益方面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