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透明度、穩民心

2025-11-21

【特稿】政府明年度施政於本月十八日出爐,當中延續了不少惠民措施外,部份津貼作出調升,亦為明年度現金分享大派定心丸,澄清了現金分享不會變部份消費咭形式發放,並強調「沒有作此考慮」。近年,社會在經濟氣氛未太明朗下,部份居民未能有足夠的信心,稍有風吹草動,坊間對於政府政策的揣測便有較大的反應及負面情緒。筆者認為,在推動本澳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研究增加施政工作的透明度,和及時回應坊間傳聞,穩定社會、穩住民心。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回顧工作中指出,「第六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社會各界,着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着力提升特區治理效能,全力穩經濟、惠民生、保就業,實現社會經濟發展主要指標穩中向好,財政金融穩健運行,總體失業率維持低位,民生工作持續改善,特區各項事業穩步推進,社會大局穩定,開局良好。其中,今年首三季度,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初值為3013.3億(澳門元,下同)按年實質增長為4.2%。入境旅客達2967萬人次。7月至9月總體失業率和本地居民失業率分別為1.8%和2.4%,皆維持低位。至 9月底,特區財政儲備的資本金額為6580億元, 其中基本儲備及超額儲備分別為1673億元及4907億元。」

經常說,數字上的亮麗,不一定能全數反映民生及實況,坊間對於就業、社區經濟等這些與生活最近距離的問題仍然存在憂慮。特區政府雖然在招商引資、引旅客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旅遊業復甦步伐達如期,演唱會經濟也在探索的道路上,然而,受到國際、地緣政治因素等影響,加上居民感受到的社會氣氛影響,令居民和中小企對前景可能信心不足,影響到幸福感和對政府工作的支持度。比較明顯的例子是,網上曾傳出現金分享中部份金額可能轉為消費咭的傳言後,坊間和不少網民有不少負面的想法,有認為政府想「縮皮」,欲將扶持中小企、推動內經濟內循環的重責加重在居民身上,有關的流傳經行政長官18日作出回應「沒有作此考慮」後,坊間始安心。現金分享制度於今年起加上每年需留澳183日的條件(未計豁免情況),當時不少經常往返內地居民、在內地安老的長者或在澳以外工作人士大為緊張,需要透過申訴「攞返份現金分享」,亦一度引起社會的憂慮情緒,憂慮現金分享制度從此有變化。傳言的可怕,在於令社會處於恐慌和憂慮、負面情緒當中,要令社會穩定,要穩民心。新任官員上任以來,少有接受傳媒訪問,迴避無助於事件的發展,反而持續的發酵,可能會加重社會和居民的負面情緒,特區政府需要以更及時、開放的態度,回應社會各種問題和坊間流傳,透過增加透明度令傳言恐破,社會回復信心和穩定民心。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