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鼎新 固本開新

2025-11-19

【正視聽】11月18日下午三時,行政長官岑浩輝在立法會發表了題為"銳意改革提效能,聚力攻堅促多元"的2026年施政報告。這份報告既保持了民生政策的連續性,又針對社會發展新需求作出精准調整,更勾勒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宏偉藍圖。報告指出,從國家發展形勢來看,“十五五”時期是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相信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引下,澳門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施政報告所描繪的,是一幅民生福祉持續增進、經濟多元穩步推進、社會和諧有序的欣欣向榮景象。

施政報告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對民生保障政策的"穩中求進"。現金分享計畫維持不變,合資格永久性居民繼續獲發10000元、非永久性居民6000元;非強制性央積金個人帳戶注資7000元;醫療券700元;敬老金、養老金、出生津貼、水電津貼等均維持原有水準。這種"不變"恰恰體現了特區政府對民生保障的堅定承諾,在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保持民生支出的穩定本身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政策定力。與此同時,報告對多項津貼計畫作出針對性調升:內地醫保參保津貼擴展至廣東全省及福建省,結婚津貼調升至4000元,失業津貼調升至每日210元,疾病津貼和喪葬津貼均有提高。這種"有升有穩"的政策組合,既守住了民生底線,又回應了社會發展新需求,彰顯了特區政府"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對弱勢群體的精准幫扶。三類弱勢家庭特別補助、"社會融和計畫"特別生活津貼、照顧者津貼均有所調升,這些措施直指社會最脆弱環節,體現了特區政府的溫度與擔當。澳門作為一個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列的城市,始終沒有忘記對弱勢群體的關懷,這種發展成果由全民共用的理念,正是"一國兩制"優越性的生動體現。豁免不動產移轉印花稅的調整,則顯示了特區政府在保持樓市穩定方面的審慎態度。這些民生政策的優化升級,共同構築起澳門社會的安全網,為經濟多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施政報告的另一大亮點是對澳門多元經濟發展的戰略佈局。報告明確提出要結合"鞏固經濟復甦勢頭,着力促進適度多元"和"'對標“三個要看”要求,加快推進橫琴建設",這標誌著澳門經濟轉型已進入實質性階段。近年來,澳門在旅遊休閒、會展商貿、文化創意、中醫藥、特色金融等產業多元發展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為契機,澳門正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施政報告強調要把握"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機遇",這表明特區政府清醒認識到,只有將澳門發展置於國家發展大局中,才能獲得不竭動力。事實上,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作用日益凸顯,這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施政報告中關於參加內地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津貼範圍擴展至廣東全省及福建省的措施,不僅是一項惠民政策,更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具體體現。這種社會保障體系的銜接,將大大便利澳門居民在內地的工作生活,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人員要素流動,為區域一體化發展注入新動力。可以預見,隨著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的不斷完善,澳門與內地的聯繫將更加緊密,澳門同胞的"國民身份認同"也將進一步增強。這種融合發展態勢,正是"一國兩制"生命力和優越性的最佳證明。

行政長官岑浩輝指出,當今世界正發生深刻演變,因循守舊沒有前途,澳門唯有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創新,順應發展大勢,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充分激發經濟社會內在活力,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能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在競爭中把握主動、贏得未來。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岑浩輝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既立足當下,又著眼長遠;既保持政策連續性,又勇於改革創新;既關注民生福祉,又謀劃發展大計。在中央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澳門特區正以更加自信開放的姿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更加務實進取的精神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以更加細緻周到的政策保障和改善民生。有理由相信,隨著施政報告中各項政策的落地實施,澳門必將迎來更加繁榮穩定的明天,"一國兩制"的澳門實踐必將譜寫新的輝煌篇章。

--昀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