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綜合旅文區選址雙地段組合

三大場館澳氹對望

2025-11-14

「澳門國博文化館」示意圖。

「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及「國際當代美術館」示意圖。

「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的三大場館分布在澳氹。

政府提出在旅遊塔東側沿海地段和新城C區建設「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 (資料圖片)

【本報訊】政府建議在旅遊塔東側沿海地段和新城C區建設「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內有「澳門國博文化館」、「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國際當代美術館」。

政府展開「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的意見收集 (https://pse.is/8c89gg),由昨日至下月廿六日。「公眾意見收集會」有兩場,分別在下月六日及十四日舉行,時間為下午三時至五時,地點為澳門文化中心會議室。

有別於以往大多數的「意見收集」,政府今次事前沒有召開新聞發布會,傳媒是在昨早的「政法領域意見交流會」中首次聽到相關介紹;據介紹,政府建議在「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內將建「澳門國博文化館」、「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國際當代美術館」。

在昨早的交流會中,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表示,在選址原則基礎下,經過論證現時具規模的土地儲備,建議採用雙地段組合,即在旅遊塔東側沿海地段和新城C區建設三大主要文化設施。她提出兩地段隔海峽相望,可作為統一片區進行規劃佈區,且位於彼此的觀景視域。

旅遊塔東側沿海地段建設「澳門國博文化館」,梁惠敏提出,可在文化資源類型上與歷史城區形成互補,具良好的帶動效應。新城C區建設「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及「國際當代美術館」,與路氹區現有旅遊資源建立聯動,形成文旅業態的集群效應。

據官方介紹,中國旅遊研究院經過幾十場的現場調研、座談、線上線下會議等,並充分聽取了特區政府內部的意見,經過不斷的修改和完善形成「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的項目概念介紹文本。

文本提出,「澳門國博文化館」將成澳門規模最大的博物館,初步規劃建築面積約八至十萬平方米。涵蓋文物倉儲、文物修復與研究、柔性展陳等核心功能空間,以及教育交流、孵化、商業配套、公共休閒與營運服務等配套功能空間,並預留未來發展空間。

將聚焦「文化交流」主題。計劃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並與內地及國際頂尖文博機構開展廣泛合作,同時聯動澳門現有歷史類和行業類博物館資源,集中展示中西文化交流的代表性展品、澳門特色文化文物,以及中華文化的珍貴歷史文物,搭建全球多元文明交流的橋樑,講述中西文化交流故事,以及文化互動中的澳門故事與中國故事。

文本也提出,「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的初步規劃建築面積約五點五至六點五萬平方米。空間佈局將涵蓋多種規模和類型的表演、排練、創作等核心功能空間,以及教育交流、孵化、商業服務、公共休閒與營運服務等配套功能空間,並適當預留未來發展空間。整體佈局強調靈活性與多樣化,以滿足不同規模、不同風格演藝活動的需求,為澳門公共演藝服務和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文本亦提出,「國際當代美術館」的初步規劃建築面積約為三點五至四點五萬平方米。包括常設藝術展覽、收藏、研究與創作等核心功能空間,以及教育交流、孵化、商業服務、公共休閒與營運服務等配套功能空間,並適當預留未來發展空間。整體設計強調空間的多樣性與開放性,既適合國際大展,也能為青年藝術家和實驗藝術項目提供靈活展示舞台,促進澳門更好地融入全球當代藝術網絡。

除了上述選址,中國旅遊研究院曾經分析新城A區D11和D12地段;氹仔前海洋世界的部分用地;原賽馬會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