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136號
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加強食安監管 小心禍從口入
2025-11-13
【特稿】繼有桶裝水含菌量超標、食店現鼠患,本月初,有兩間學校的學生進食同一午膳供應商的午餐後出現集體不適。本澳是美食之都,絕對需要做好食品質量和安全的監管,不容居民或旅客食品安全因人為疏忽受到威脅。
本月初,本澳有兩間學校的學生於校內進食同一外判午膳供應商的午膳後出現集體胃腸不適,市政署在巡查後,勒令有關供應商停止生產即食熱餐的膳食供應。目前,有不少學校有提供外判膳食,事件引發不少家長擔心,也再次帶出食安問題,包括食材、製作過程、儲存及運送過程,一連串過程,稍一出錯,便會產生不可逆轉的負面後果。所以,上述過程需要一絲不苟,食品製作場所、工作人員及配送等程序,都需要以謹慎態度處理每一環節,避免產生食安問題,令食客無辜受牽連,受皮肉之苦,家長也心痛。
市政署要後知後覺,加強一般食店巡查外,工業大廈內的食品生產商/廠巡查,更加不能忽視,尤其提醒不能忽視配送食品的儲存及運輸過程溫度管理、衛生監控,加強工作人員相關的知識,需要按照流程指引去做好、做足。或者來個倒序法,在訂購膳食的機構內,對送到的食品進行抽查,以更好了解經過儲存和配送後的情況和食品品質。
在本月初舉行的北區社諮會平常會議上,有諮委也關注到本澳食安問題,提出引入第三方檢測單位,協助監督私人食品市場和建議改《食安法》,擴大監管範圍。本澳發生過瓶裝水含菌量超標、鼠患威脅食店、間中有零星的食物中毒個案出現等,實在有必要檢討和加強目前的食安工作、法律監管等。近日,香港一個報料節目拍到懷疑有水客將海鮮或其他冷凍食材以螞蟻搬家方式運進香港,而且分發到多區食店。本澳的水客活動頻繁,過往也曾發生類似的個案,市政署在巡查時,也要加強了解食店食材的進貨來源,避免非法和未經檢疫的食材流入本澳後變為正規商品,令食客蒙受食安風險,同時,可以鼓勵市民透過「市政在線」,舉報懷疑有食安問題的個案或店鋪,共同維護本澳美食之都形象。
>>日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