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134號
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
本澳糖尿病患者去年近四萬四千
衛生局呼籲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預防糖尿病
2025-11-11
【本報訊】本澳去年的糖尿病登記人數接近四萬四千,與二○一八年相比,新增約一萬三千人,增幅為四成五。而本澳去年有二成九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同時達標,較前年有所上升,可以最大程度減低併發風險。
衛生局昨午舉行防治糖尿病新聞發布會,局長羅奕龍致辭時首先提出,健康是民生之本,醫療是幸福之基。衛生局始終秉持「預防優先,妥善醫療」的服務宗旨,「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涵蓋生命全週期的健康保障體系』重要指示」,持續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加強專業人才培訓、促進全民身心健康。
羅奕龍續表示,藉昨日的「世界糖尿病日」召開發布會,旨在介紹本澳慢性病防控工作,對接國家「十五五」規劃中關於慢性病防控的戰略部署,希望居民更好配合慢性病的「關口前移」、「觀念轉變」的衛生局工作方向,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羅奕龍也指出,慢性病已經成為影響澳門居民健康的主要挑戰,約八成死亡個案由包括癌症在內的慢性病引起。常見慢性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他提出,糖尿病是一種常見且可控制的慢性疾病,早期診斷和有效管理可以顯著減少併發症的風險。
衛生局社區醫療衛生廳廳長王燕指出,本澳去年的糖尿病登記人數接近四萬四千,與二○一八年相比,新增約一萬三千人,增幅為四成五,近九成由公營醫療機構跟進。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壓、血脂的控制同時達標,可以最大程度減低併發風險;而本澳去年有二成九的患者同時達標,較前年有所上升。
王燕也表示,該局本月推出「慢性病管理計劃」,將本身控制穩定的患者轉介至非牟利機構協同管理。她舉例,患者以往需要三次前往衛生中心接受常規的併發性篩查,現時可在非牟利機構的社區門診一次完成。婦聯已經對接塔石衛生中心,每天提供三十二個名額;明年首季將由街總對接筷子基、青洲衛生中心。
仁伯爵綜合醫院代院長戴華浩指出,近年引入「連續血糖監測儀(CGM)」、超短效與長效胰島素製劑、新一代藥物(SGLT2、GGLP-1)。他強調,只要關注自身風險、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而且透過定期檢測、服用適合藥物和使用適合儀器,糖尿病是可以治療的、可以控制的。
筷子基衛生中心護士長蘇敏兒建議,一週至少三天進行高強度有氧運動與加強肌力與骨骼的運動(緩步跑、快跑、跳繩、健身操、踏單車、籃球、足球等),一週裡平均每天進行六十分鐘以上中等至高強度身體活動(急步行、平地踏單車、交際舞、排球、乒乓球等)。
仁伯爵綜合醫院膳食及營養料營養師司徒雁芬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吃飯順序為先吃菜肉,後吃澱粉質;選擇全穀雜糧類(糙米、藜麥麵、燕麥、番薯等);以「無糖」飲料取代含糖飲料;三餐定時定量;選擇優質蛋白質(豆製品、魚類、雞蛋、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