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131號
2025年11月07日
星期五
老幼服務 需走向更細緻化及專業化
2025-11-07
【特稿】社會工作局正制訂《2026至 2030年托兒服務發展方案》,另一邊廂正規劃下一階段長者10年行動計劃。在低出生率及高老齡化走勢下,本澳人口結構朝頭、尾兩極失衡,也突顯出長者及幼兒服務和支援發展方向問題,未來需要更精細化和專業化。本篇先探討幼童服務。
老、幼皆是社會服務中需要加強照顧的人群,在出生率持續下降下,幼兒服務的支援尤其被看重,包括在質及量方面,都不能忽視。社工局指,現時全澳托額近 7700個,由於出生率持續低,托兒額不足問題已經獲得自然解決,但若出生率再進一步下降,有可能部份托兒所會出現過剩的情況,要研究托兒所在低出生率之下,如何能夠有足的營運空間,以及藉此時機,研究如何可以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和內容。筆者認為,需要持續鼓勵保育員進修,提升保育員照顧幼童的技能,及修讀兒童早期發展的身心發展、急救等課程,讓保育員能夠有足夠能力及早辨識幼童的發展、行為、發育等會否存在隱性問題,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也可以提升家長對托兒所服務的信心,提升托兒所服務水平及行業形象,繼而吸引具高學歷年青人進入保育員的行業,以助不斷提升行業的知識水平的同時,使服務更專業化,及應對未來有一批年紀偏大的保育員退休,做好階梯式人員培訓。另一方面,可以研究為幼童引入更多合適的學習、生活體驗內容,社工局也可以研究,在部份具條件的托兒所,為有特殊照顧或學習需要的幼童增加托位,托展有關服務,減輕家庭照顧者的照顧壓力之餘,可以透過前期的引導,協助提升相關幼童的發展。
雖然部份托兒所的收生年齡由3個月大的嬰兒開始,不少家長傾向一歲半或兩歲以後再安排幼童入托,故在相關的調查中,將探討 2歲或以下幼兒托兒服務需求。坊間不少家長反映,不想子女太早入托的原因,是憂慮年紀太細時,嬰幼童不懂向父母反映上托過程中遇到的各項問題,包括飲食是否合適,又或考慮到(托兒所)所方在照顧嬰兒上的細緻程度和能力、人手安排等問題,憂慮會有疏忽照顧、未能及時照顧等引發的意外。解開心結的最好方法,是令之透明化、專業化和細緻化,必需要提升服務指引的清晰程度,讓托兒所、家長、監管實體(社工局)有所依循和參考,提升大家的信心,選用有關服務。社工局和托兒所需要向社會和家長披露更多有關資訊。再配合上文提及的提升保育員的知識技能,提升持份者的信心,令家長放心、安心讓子女入托。
>>日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