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全球華商命運共同體引領中國開放新格局

2025-11-05

【正視聽】11月3日,第十八屆世界華商大會在澳門隆重開幕,這場彙聚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4000余位華商代表的高規格盛會,以“共商共築華商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全球華商共同發展的宏大願景。作為首次落戶澳門的國際華商盛事,此次大會不僅是全球工商界華人深化合作、凝聚共識的平臺,更成為澳門實踐“一國兩制”、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舞臺,其意義遠超單純的經貿交流範疇。

世界華商大會自1991年創立以來,始終以“全球華商交流紐帶”的角色推動國際合作。在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本屆大會聚焦“華商命運共同體”,恰是對逆全球化思潮的有力回應。無論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華商的踴躍參與,還是專題論壇中對國際貿易規則、區域產業鏈合作的探討,均體現了全球華商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尋求互利共贏的強烈意願。澳門作為連接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特殊節點,在此平臺上推動中醫藥、現代金融等特色產業的跨境合作,既為國際經貿規則創新提供試驗田,也助力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縱深推進。

大會主題深度契合二十大報告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精神。王滬甯主席的賀信,既是對澳門發揮“超級連絡人”作用的肯定,更明確賦予其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實踐的新使命。從“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到“高新技術與金融創新”,各分論壇議題精准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雙循環”戰略。特別是在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的背景下,澳門通過大會吸納全球華商參與橫琴深合區建設、推動產業多元化的探索,實質上是將“制度型開放”從政策文件轉化為具體專案的重要實踐。統計資料顯示,68%參會者為董事長或行政總裁層級,且涵蓋全產業鏈的專業人才結構,既證明中國市場的全球吸引力,也驗證澳門作為國際高端要素配置平臺的能力躍升。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本屆大會充分發揮澳門“精准仲介”功能。澳門中華總商會設立“廣東辦事處”、組織企業考察橫琴等舉措,實質搭建起大灣區規則銜接的“軟通道”。中總理事長馬志毅強調的商業配對與澳門“1+4”產業發展的契合,更凸顯會議對區域經濟結構優化的戰略考量。如大健康產業對接中,既有澳門本地藥企的技術輸出,也有內地資本的國際合作需求,這種雙向賦能模式正打破傳統產業梯度轉移邏輯,開創產業鏈創新合作新範式。澳門特區政府重點推進的大學城和航空樞紐項目,通過此次會議引入華商資源,有望加速形成“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

作為主辦方的澳門中華總商會,其百年發展史恰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微觀縮影。從回歸前的政商橋樑,到如今推動琴澳一體化的先鋒,中總在大會籌辦中展現的組織效能,折射出澳門社會治理體系的獨特優勢。會議期間“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功能的集中展示,超越了簡單的城市形象推介,實質將博彩業轉型與文旅會展經濟創新相結合。大型商業配對活動,共完成超過300場商務洽談,數量遠超原定200場的預期目標,涉及四大新興產業的對接成果,證明澳門正從“單極經濟”向多元驅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跨越。而橫琴深合區在大會議程中的高頻曝光,更凸顯澳門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的空間重塑能力。

--昀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