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127號
2025年11月03日
星期一
中韓元首會晤塑造雙邊關係新格局
2025-11-03
【香港中通社北京11月1日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日同韓國總統李在明舉行會談。內地學者稱,此次會晤標志著經歷波折的中韓關係正式重啟。在兩國元首的共同指引下,中韓關係將呈現互信共進的新格局,為東北亞地區合作與穩定注入新動能。
中韓關係為何此時“破冰”重啟?:“從國際局勢來看,中美關係的階段性緩和為中韓互動創造了有利外部環境。”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楊延龍說,中韓關係重啟主要由國際局勢轉變與雙邊戰略利益契合兩大邏輯線索推動,二者的積極變化為中韓關係回暖奠定了關鍵基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也認為,當中美關係呈現可預期的緩和趨勢,夾在中美之間的韓國壓力也減小不少,為中韓重啟高層對話掃除了關鍵外部障礙。
此前,中韓關係曾因"薩德"反導系統入韓、韓國在中美博弈中的立場搖擺等問題遭遇波折,政治互信與經貿合作明顯受挫。楊延龍說,李在明政府主張在中美之間構建平衡關係,推行實用主義外交路線,以提升韓國的戰略自主性,這成為中韓關係轉圜的重要內部政治基礎。
作為重要合作夥伴,中韓雙邊貿易額雖受全球經濟波動影響有所下滑,但2024年仍保持3000多億美元規模;雙方在朝鮮半島無核化、東北亞地區安全機制構建等議題上亦存在廣泛共同利益。楊延龍強調,從雙邊戰略利益來看,發展穩定的中韓關係符合兩國根本利益。王義桅也認為,無論是出於對地區安全的共同關切,還是經貿合作的現實需求,重啟中韓關係均是兩國的理性抉擇。
四點建議指明中韓關係未來方向:受訪學者指出,此次會晤不僅是兩國高層的"破冰"互動,更蘊含推動區域合作、破解地區難題、升級雙邊關係的多重戰略深意,將推動中韓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習近平就開辟中韓關係新局面提出四點建議,涵蓋戰略溝通、互利合作、國民感情和多邊協作。王義桅分析稱,這些建議為中韓關係發展指明方向,既是因應國際情勢的對症下藥,更是一張務實可行的合作藍圖,將推動雙邊關係邁入穩健發展期。
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見證雙方經貿、金融、科技等多領域合作文本交換儀式。王義桅認為,會晤及其成果反映出中韓堅定捍衛亞太貿易自由化與多邊主義的共同立場,這在當今複雜局勢下尤為重要。“更重要的是,中韓攜手破解東北亞安全困境有了新的可能。”
韓宜雙軌并進推動雙邊關係發展:盡管中韓關係迎來重啟契機,但兩國合作仍面臨多重結構性障礙。受訪學者指出,國際格局變動下的安全與經濟風險,以及韓國對華政策的搖擺性,仍將困擾中韓關係健康發展。為此,韓國需要把握會晤機遇,在戰略自主、政策穩定兩條軌道前進,推動雙邊關係進入新局面。
“美韓特殊關係依舊是阻礙中韓深化政治互信的主因。”王義桅認為,戰略自主應成為韓國的必選項,但難度依舊不小。加之美國對韓國產業鏈的干預,使中韓經貿合作持續承壓。不過,會晤為中韓攜手破局邁出了重要一步。
“眼下,中韓關係首先需要增強政治互信,關鍵在於韓國保持戰略自主;其次韓國還需要推動對華政策穩定可預期,須摒棄認知誤區。”楊延龍說,此次會晤為中韓關係開啟新篇章,更將為東北亞和平繁榮注入強勁動力。同時,唯有通過雙方共同努力逐步突破障礙,方能真正塑造中韓關係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