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科技與創新並舉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2025-10-31
近年來,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食品安全領域採取了多項有力措施,通過舉辦論壇、強化監管、科技賦能以及消費者教育等手段,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水準,為市民營造了一個更加安心的飲食環境。本文將圍繞近期澳門市政署舉辦的食品安全論壇、消費者委員會的調查報告以及一系列食品安全預警事件,探討澳門在食品安全領域的實踐與成效。
市政署食品安全論壇:彙聚智慧,共謀發展
2025年6月5日,澳門市政署成功舉辦了以“把握機遇 迎接挑戰”為主題的食品安全論壇,標誌著2025年食品安全系列活動的正式開啟。此次論壇彙聚了來自內地、香港及澳門的眾多專家與業界代表,共同探討惠澳政策、電商策略以及智慧技術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旨在深化區域合作,推動澳門食品產業升級,進一步擦亮“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金名片。
論壇上午場圍繞“澳門製造暢銷內地:政策解讀與電商攻略”展開,邀請了拱北海關進出口食品安全處處長宦萍等官員,詳細介紹了澳門製造食品輸往內地的最新監管情況及“一碼通”資訊查詢系統在產品溯源上的應用。市政署代表也分享了兩地監管創新的合作成果,剖析了澳門製造食品在內地的政策優勢及通關便利措施。此外,澳門直播協會理事長戴顯揚還分享了直播行銷的實戰經驗,為食品企業如何通過網路平臺創造新商機提供了寶貴建議。
論壇下午場則以“智慧食安守護舌尖安全”為主題,聚焦於科技在食品安全中的應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訊息技術處處長蘇亮分享了人工智慧與大資料在食安監管中的前沿實踐,展現了科技如何提升監管效率及成效。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三級調研員吳廷保則分享了大型運動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成功經驗,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了新思路。同時,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風險管理)首席醫生傅玉清也詳細介紹了香港食物事故監察系統的科技融合與應用成效,展示了區域間食安管理的創新模式。
此次論壇不僅為業界提供了交流的平臺,也為澳門食品安全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通過深化區域合作,拓展食品同業的視野,澳門正逐步推動食品產業向高品質發展邁進。
消費者委員會:關注罐頭營養標籤,提醒健康飲食
在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委員會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2025年7月30日,第383期《澳門消費》雜誌正式出版,其中詳細報導了消委會對市面上20款罐頭食品營養標籤的比較調查結果。調查資料顯示,多款罐頭的熱量及鈉含量偏高,部分罐頭甚至標示含有反式脂肪,這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了潛在威脅。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在選擇罐頭食品時,應留意標籤上的營養成分及含量,適量食用,並避免將罐頭中的調味醬汁全部吃完,以減少攝入過量的鈉。同時,消委會還建議消費者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注重均衡飲食,以減少因偏食而過量攝取某一物質的風險。
此外,《澳門消費》雜誌還刊登了澳門百貨辦館業商會對選購罐頭時的專業建議,包括檢查罐頭外觀、標籤內成分名目等,以説明消費者更好地分辨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情況。這些建議對於提升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促進健康飲食具有積極意義。
市政署快速回應:食品安全預警與召回機制
在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時,市政署展現出了高效的回應能力。近期,市政署通過食品事故監察系統獲悉,兩款來自韓國的Orion牌蛋糕產品可能受到黴菌污染,並已在當地進行回收。市政署立即向澳門業界發出食品預警,要求下架、回收並停止出售或使用相關批次產品。同時,市政署還派員到市面進行巡查,持續跟進事件進展,確保涉事產品不在市場上流通。
除了對進口食品的嚴格監管外,市政署還對本地食品生產進行了全面檢查。例如,在一款義大利產的預包裝蛋糕中檢出過量防腐劑山梨酸後,市政署迅速要求商戶下架並停售相關產品,並呼籲市民停止食用。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市民的食品安全。
此外,針對西班牙卡斯提亞——拉曼查托雷多省爆發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的情況,市政署也及時採取了預防措施,拒絕審批來自禽流感疫區的禽肉及禽肉產品進口申請。通過有效的入口檢驗檢疫機制,市政署對入口並在澳門銷售的鮮活食品進行了嚴格把關,確保了食品來源的安全可靠。
食品安全教育:提升公眾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
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提升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樣重要。為此,市政署和消費者委員會開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教育活動。
《澳門消費》雜誌作為消費者教育的重要平臺,定期發佈食品安全相關的測試與調查報告、消費提示等資訊。例如,在第383期中,除了罐頭食品營養標籤的比較調查結果外,還介紹了藥物監督管理局的“藥物收集箱計畫”,提醒消費者正確處理過期藥物,避免對環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市政署還通過舉辦專題講座、推廣活動等形式,向市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識。例如,在配合“走進橫琴•食安與青年有約”活動以及面向市民的專題講座中,市政署詳細介紹了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監管措施以及消費者如何維護自身權益等內容。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識,也提高了他們應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能力。
科技賦能:智慧食安引領新趨勢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智慧食安已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新趨勢。澳門市政署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積極引入先進科技手段,提升了監管效率和成效。
例如,在食品安全論壇中提到的“一碼通”資訊查詢系統就是科技賦能食品安全監管的一個典型案例。該系統通過為食品賦予唯一標識碼,實現了食品從生產到銷售全鏈條的追溯管理。消費者只需掃描標識碼,即可獲取食品的來源、生產日期、檢驗報告等詳細資訊,從而更加放心地購買和食用。
此外,市政署還在不斷探索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應用。通過資料分析、預警預測等手段,市政署能夠及時發現潛在食品安全風險,並採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和處理。這些科技手段的應用不僅提高了食品安全監管的智慧化水準,也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飲食環境。
食安終極目標:共築食品安全防線守護市民健康
食品安全是關乎民生福祉的大事,需要政府、業界和消費者共同努力來維護。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食品安全領域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通過舉辦食品安全論壇、強化監管、科技賦能以及消費者教育等手段,澳門正逐步構建起一道堅實的食品安全防線。
然而,食品安全工作永無止境。面對日益複雜多變的食品安全形勢和挑戰,澳門市政署和消費者委員會仍需繼續努力,不斷創新和完善監管機制和技術手段,提升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讓澳門的食品產業在健康、安全的軌道上持續發展。
官企民三方合力共同守護食品安全
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食品安全領域的努力與成就,無疑是近年來社會發展的重要亮點之一。從舉辦食品安全論壇、強化監管措施,到科技賦能與消費者教育,澳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深度,構建起一道堅實的食品安全防線。這不僅體現了政府對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視,也展現了澳門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創新精神和務實態度。
首先,食品安全論壇的成功舉辦,為澳門乃至周邊地區的食品安全治理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平臺。通過彙聚內地、國際及澳門本地的專家與業界代表,論壇不僅深入探討了政策、電商策略以及智慧技術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還為澳門食品產業的升級與區域合作指明了方向。這種高規格的學術與實踐結合,不僅拓寬了食品同業的視野,更為澳門食品安全監管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消費者委員會在食品安全領域的積極作用同樣不容忽視。通過發佈罐頭食品營養標籤的比較調查結果,消委會不僅提醒了消費者關注食品中的潛在健康風險,還促進了業界對食品營養成分標注的規範化。這種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工作理念,不僅提升了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也推動了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
在面對具體的食品安全問題時,澳門市政署的迅速回應和高效處理同樣值得稱讚。無論是針對韓國Orion牌蛋糕產品的黴菌污染預警,還是對本地預包裝蛋糕中過量防腐劑的查處,市政署都展現出了高度的責任感和執行力。這種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零容忍態度,是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的關鍵所在。
此外,科技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應用,無疑是澳門食品安全治理的一大亮點。從“一碼通”資訊查詢系統的全鏈條追溯管理,到人工智慧、大資料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前沿實踐,科技手段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監管效率和成效,還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飲食環境。這種智慧食安的理念和實踐,無疑為澳門的食品安全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然而,食品安全工作永無止境。面對日益複雜多變的食品安全形勢和挑戰,澳門仍需不斷創新和完善監管機制和技術手段。一方面,政府應繼續加大投入,推動食品安全監管的智慧化、資訊化建設,提高監管的精準度和覆蓋面。另一方面,也應加強與國際社會的交流與合作,借鑒先進的食品安全管理經驗和技術手段,不斷提升自身的食品安全治理水準。
同時,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也是食品安全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通過舉辦食品安全教育活動、發佈消費提示等方式,不斷提升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應對能力。只有當政府、業界和消費者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共同守護市民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