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124號
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聚焦網絡保護與普法教育
2025-10-30
【特稿】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呈現增加態勢,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專題探討「關注青少年成長工作」剖析當前青少年保護工作的重點與方向。
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各類風險,教青局始終堅持「預防為先、教育為重」的核心理念。教青局非高等教育廳廳長蔡敏芝在節目中介紹,當局積極聯動警務等部門,構建「學校-家庭-學生-社區」四位一體的保護體系:在學校層面,強化學生網絡素養培育,將普法教育與自我保護能力訓練融入日常教學;針對家庭,大力開展親職教育課程,幫助家長掌握與青少年溝通的技巧;在社區層面,通過多渠道宣傳,提醒青少年警惕網絡詐騙等風險。同時,教青局亦持續提升教學人員應對學生偏差行為的能力,力圖在數字時代為青少年築起健康成長的「防護牆」。
從執法與宣教雙重角度切入,加強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預防。司警局關注少年科職務主管張劍鋒指出,網絡空間中充斥的色情、暴力等不當資訊,容易對青少年價值觀形成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為此,司警局今年截至第三季,已深入校園開展逾150場防罪講座,覆蓋2.4萬名學生;針對小學生與幼兒園兒童,特別設計40場互動式講座,吸引約4000人次參與;此外,還面向家長與教職員工開展專題培訓,確保防罪教育覆蓋青少年成長的各個場景。
作亦是青少年保護的重中之重。反詐騙協調中心負責人張遠鴻在節目中引述具體數據,揭露當前青少年面臨的詐騙風險:本月上旬,司警局偵破一宗高薪誘騙案件,至少9名澳門居民被騙至台灣參與電信詐騙,其中1人為未成年人;今年上半年,澳門接獲的假冒客服平台騙案中,有6名受害人為中小學生,累計損失超過48萬元。除詐騙問題外,青少年犯罪類型亦需警惕——目前以傷人、盜竊為主,且性犯罪呈現上升趨勢,涉及兒童的性侵犯案件增加,半數案件為自願發生性行為,另有部分未成年人因被引誘拍攝裸照,牽涉與未成年有關的色情物品罪。張遠鴻強調,這些案件暴露出涉案青少年法律認知薄弱、性價值觀模糊、自我保護意識不足等問題,尤其對「與16歲以下青少年發生性行為屬犯罪」這一法律規定缺乏了解,亟需家庭、學校與社區共同引導。
學聯理事長蕭顯華則從社會層面提出建議,他認為澳門需更關注青少年成長中的心理壓力、價值觀塑造與家庭觀念培養。鑒於青少年是網絡主要使用群體,易受網絡資訊影響,建議推出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條例,從制度層面規範網絡產品與服務提供者的行為,明確其保護未成年人的責任與義務。
有聽眾反映網絡求職等騙局頻現,關切政府如何協助青少年辨別網上資訊真偽;亦有聽眾建議多舉辦線上講座,增強親子溝通與家庭教育成效。對此,相關部門均表示將持續優化工作,加大針對青少年的反詐與普法宣教力度,凝聚社會各界力量,為澳門青少年營造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
>>C.K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