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123號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火炬之光映照灣區 榮耀時刻詮釋澳門精神
2025-10-29
【正視聽】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以下簡稱“十五運會”)即將拉開帷幕,作為粵港澳三地首次聯合承辦的國家級體育盛事,全運會火炬傳遞的啟動不僅象徵著體育精神的綿延不息,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要見證。在這場跨越地域界限的體育交響曲中,澳門作為傳遞路線的重要節點,以一座城市的力量詮釋了“全民全運”的精神內核,而澳門火炬手接力的每一步,都在譜寫一座城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的榮耀篇章。
在澳門2.6公里的火炬傳遞路線上,50名火炬手承載著多重象徵意義。他們來自體育界、商界、青年群體及社會各領域,既有為澳門競技體育立下汗馬功勞的運動員,也有在基層社區默默耕耘的普通市民;既有見證澳門回歸歷史的資深人士,也有代表城市未來的青年力量。這種多元構成的火炬手陣容,打破了傳統體育盛事對“體育明星”的單一崇拜,轉而以更具包容性的方式展現了一座城市的精神圖譜。
每一位火炬手的步伐,都是對澳門“和而不同”社會特質的具象化呈現。當運動員代表手持火炬經過南灣大馬路時,流淌的汗水訴說著澳門競技體育從小城走向世界的奮鬥歷程;當青年代表在主教巷接棒時,青春的姿態昭示著澳門新生代對城市發展的責任擔當;而當社會賢達高舉聖火穿越板樟堂街,百年騎樓下的每一步都見證著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的生命力。這種多元化傳遞陣容,將個體榮耀昇華為集體敘事,讓澳門市民在火炬手的接力中看見自己的身影,從而激發更廣泛的社會認同。
火炬傳遞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價值對話。當聖火最終在澳門世界文化遺產大三巴牌坊點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商貿精神與當代體育精神的時空共鳴在此達成。這種精心設計的路線選擇,讓火炬手們不僅是體育精神的傳遞者,更成為城市文脈的傳承者,使得全運會火炬在澳門土地上展現出超越體育本身的文化意蘊。
作為澳門回歸後首次參與合辦的國家級綜合性運動會,十五運會為澳門提供了突破性的發展契機。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家戰略框架下,這場體育盛事正從多個維度重塑澳門的發展路徑。從城市功能升級維度觀察,全運會倒逼澳門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提質增效。為實現賽事承辦要求,澳門在體育場館智慧化改造、跨界交通接駁等方面加速突破,這些硬體軟體的雙重提升,不僅服務于賽時需求,更為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積累長效競爭力。
在經濟動能轉換層面,全運會賽事經濟帶來的鏈式效應正在顯現。據澳門學者研究,大型體育賽事對旅遊、餐飲、零售等行業的拉動係數可達1:7。本屆全運會期間,通過火炬傳遞活動的前期造勢,澳門歷史城區觀光路線與賽事文化形成有機聯動,在賽事週期創造“體育+旅遊”複合型消費場景。更值得關注的是,借助全運會平臺,澳門企業得以展示其服務大型國際賽事的能力,這為會展業、專業服務業拓展灣區市場提供了重要契機。
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澳門通過全運會承辦實踐,正在重塑其在國家發展格局中的獨特價值。當澳門火炬手與粵港澳三地代表共同執炬前行,這種具象化的協作場景,強化了澳門青少年對國家發展大局的感知。特別設置的青年代表火炬手席位,正是希望以體育為媒,培育年輕一代的灣區意識和家國情懷。正如大三巴終點處的火炬終將匯入灣區聖火矩陣,澳門青年也在親身參與中完成從澳門市民到灣區建設者的身份認知昇華。當十五運會的聖火照亮大三巴的古老石壁,澳門向世界展示的不只是舉辦體育賽事的能力,更是一座城市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成長蛻變。這場跨越粵港澳的火炬接力,既是對澳門現有發展成果的肯定,更是對其未來轉型的期許。
--昀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