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119號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點解天氣咁熱?

談談熱島效應

2025-10-24

選用合適的建築物料有助減低熱島效應

區秉光

增加城市綠化面有助減低熱島效應

都市熱島效應示意圖(圖片自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網頁)

本澳氣溫受熱島效應所影響

澳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 人),除了人口密度高,城市建築物的密度也高,而且隨著都市化發展進程,建築物向高發展。密集的建築物加速了都市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而熱島效應加劇了高溫與空氣污染、增加能源消耗,並改變降雨模式,正影響人類的生活。

熱島效應令都市溫度升溫

氣候改變影響下,本澳出現極端天氣、受颱風吹襲、酷熱的日子也越來越多,而且在市中心或樓宇密集的區域,體感溫度更高。由於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擠塞,空氣污染等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且建築物大多為石頭和混凝土建成,這些建築材料的熱傳導率和熱容量都很高,加上建築物本身對風的阻擋或減弱作用,令城市的平均溫度比郊區高,形成都市熱島效應。這種效應還會造成降水增多、空氣污濁、能見度低,甚至有些工業區會出現酸雨的現象。都市熱島效應還應會加速能源的使用,如居民增加開冷氣的頻率和延長使用時間,導致能源消耗增加,還會增加污染物(如臭氧)的產生,造成空氣污染,進一步加劇環境負擔,造成惡性循環。而溫度升高,會導致人類受熱病,如中暑的威脅,對人類健康直接、間接都構成影響。

以科學手法應對

隨着人口中心增長,密集的高層建築物增加,受都市熱島效應影響的區域往往會擴大,城市發展的問題顯現。都市熱島現象在夏季和冬季期間最為明顯,雖然大環境氣候我們無沒力抗,但可以透過不同的措施,緩和都市熱島效應,例如引入更多綠化、建築物的設計和選材、城市規劃和節能減排中著手。

如增加城市的綠地面積,通過植物的蒸散和遮陽,以助降低城市戶外空間的溫度,除了是平面的城市綠化,亦可以更多地引入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降溫效果可以達到數度或更多。另一方面,在建材的選用上,使用高反射率的建材能將陽光反射,減少建築物吸收的熱量,屋頂和外牆塗料可以選用白色或淺色的隔熱塗料,降低建築物吸收的熱量,透過綠色建築設計,調節室內溫度。戶外則使用透水、保水、散熱功能的透水鋪面,減少夜間釋出的熱量。在城市規劃和建議物設計上 ,也需要政府作思考,例如減少屏風樓,增加城市空間流動。

少建屏風樓、助城市空氣流動和帶走熱量

在10月10日舉行的「綠色建造工程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土木工程實驗室也指出,澳門作為人口高密度城市,這種獨特的城市特性帶來繁榮的同時,也對生活的環境構成巨大挑戰。都市熱島效應、建築碳排放、城市廢棄物堆積,以及施工過程中的空氣、水體和土壤污染,正日益威脅宜居環境。當中,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董事會主席區秉光指出,本澳舊區一些低矮且密集的建築加劇了熱島效應。他認為,需要透過利用高層建築物,在區域之間保留較大空間,透過增加空氣流動,藉增加空間流入城市從而帶走熱量,改善熱島效應。他還建議本澳透過城市規劃和都市更新中,透過利用建築物高度將高密度區域調整為較低密度,同時,在建築物的形狀設計上,考慮風力影響,避免興建屏風樓。

推進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緩解都市熱島效應的另一個方法,包括節能減排,居民可以透過使用公交、減少生活垃圾,出一分力。區秉光當日在「綠色建造工程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還提出,在澳門這片高密度城市中,建造工程不僅是城市空間的塑造者,更是氣候韌性、公共健康與社會福祉的守護者,並且需要以更前瞻、更協同的方式行動,應對環境挑戰。他認為,澳門有責任通過綠色建造,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共生。他提出藉多方面工作,應對都市熱島效應、建築碳排放、城市廢棄物堆積,以及施工過程中的空氣、水體和土壤污染等問題。包括﹕

#完善環保法規與標準

希望編制和修訂建築業的環保法規,制定符合國家「雙碳」目標的行業標準,推動建築業從基本的合規要求邁向卓越表現,在設計、施工和運營的每個環節融入低碳理念,減少建築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為澳門的綠色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開展環境影響評估合作

從單個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入手,逐步支持特區政府開展城市規劃層面的全面環評,保每一項開發項目都與生態環境協調,促進澳門城市規劃的長期可持續性,為未來的城市發展注入綠色基因。

#提供綠色建築顧問與認證服務

推廣綠色建築理念,為業界提供從設計到運營的全鏈條專業支持,協助項目獲得綠色建築認證,提升建築的功能性與舒適度,及顯著降低能源消耗和環境負擔,助力澳門打造宜居城市。

#開展能源與碳審計顧問服務

以提升能源效率為核心,為企業和項目提供專業的能源與碳審計服務,制定優化方案,推動低碳運營,幫助建築項目實現節能減排,響應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號召,為澳門的低碳轉型提供實質性支持。

#制定嚴謹的建築材料標準

協助制定更嚴格的建築材料法令與驗收標準,推廣使用環保、可持續的材料,有效提升工程質量,減少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為建築業的可持續發展樹立標杆。

#開展低碳科技研究

專注於碳中和技術、可再生材料及低碳建築設計等前沿領域的創新研究,藉這些技術的應用將為建築業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助力澳門實現碳中和目標,並在區域內樹立技術領先的典範。

#提供建築工程環境監測與減緩服務

整合專業環境工程師與大學、實驗室的先進監測技術,為建築工程提供全面的環境影響監測與減緩方案,方案涵蓋空氣質量、水體保護、土壤健康及噪音控制,確保項目在全生命周期內最大程度降低環境影響,實現綠色施工的目標。

#提升業界環保意識與專業能力

通過舉辦專業培訓、技術交流會及研討活動,全面提升建築業從業人員的環保意識與專業技能,推動行業從業者積極採用綠色技術與實踐,加速澳門建築業的綠色轉型。

#促進區域與國際合作

多參與國內外技術交流,吸納全球前沿經驗,與粵港澳大灣區及其他國際夥伴深化合作,為澳門建築業開拓國際化的綠色發展路徑,助力大灣區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標杆區域。

上述的工作,除了是緩解本澳目前受到的環境的氣候問題,更是為下一代鋪設通往綠色未來的道路。政府、建築業界、商界和居民都可以共同出一分力量,身體力行支持澳門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