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117號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未成年人從受害者到施害者角色轉變隱憂
2025-10-22
【正視聽】近日,一則未成年中學生多次偷拍女途人的新聞刺痛了社會的神經。10月16日,該學生在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天橋再次作案時被事主發現,治安警介入後,在其手機中搜出逾百張偷拍照片和視頻。這一惡劣行徑,不僅嚴重侵犯了他人的隱私,也暴露出當下未成年人性教育及網絡環境監管的諸多問題。
這位未成年中學生的偷拍行為,是對他人隱私的公然侵犯。裙子被撩起、手機偷拍的瞬間,受害者的身體隱私被無情暴露,個人尊嚴遭受極大傷害。對於被偷拍的女性而言,這種經歷可能成為一生的心理陰影,引發焦慮、恐懼、自卑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和社會交往。
從法律層面看,侵入私人生活是一種違法行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未成年人的身份並不能成為逃避法律制裁的“護身符”,這種行為若不加以制止和糾正,極有可能演變成更嚴重的性犯罪,對社會秩序和公眾安全構成威脅。
檢察長唐曉峰21日出席司法年度開幕典禮時指出,隨著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未成年人極易成為網絡性侵害的“受害者”,也有可能演變為“施害者”,甚至將線上的侵害行為延伸至線下,情況值得關注,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兩性價值觀和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是預防性犯罪的關鍵環節。網絡環境的複雜性和開放性,為未成年人接觸不良資訊提供了便利。一些色情、低俗的內容充斥在網絡空間,容易對未成年人的性觀念產生誤導,激發其扭曲的欲望和好奇心。
在這起事件中,涉案學生聲稱因青春期對異性好奇而偷拍。這反映出青春期性教育的缺失,使得他們在面對性衝動時,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應對方式,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同時,這也警示我們,未成年人在網絡世界中,不僅可能受到外界的侵害,還可能因自身缺乏辨別能力和自控能力,成為侵害他人的源頭。
家庭是孩子性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應當承擔起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性、尊重他人的責任。然而,在實際生活中,許多家長對性教育諱莫如深,認為這是難以啟齒的話題,導致孩子在性知識方面處於空白狀態。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雖然在性教育方面有所涉及,但往往形式單一、內容淺顯,無法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
這起事件提醒我們,家庭和學校必須重視性教育,將其納入日常教育和培養的重要環節。家長要轉變觀念,以開放、坦誠的態度與孩子交流性話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和道德觀。學校要豐富性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通過開展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心理諮詢等活動,幫助學生瞭解性的生理和心理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
預防未成年人性犯罪,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應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監管,打擊網絡色情、低俗資訊的傳播,為未成年人營造一個健康、清朗的網絡空間。同時,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性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懾。青春是美好的,不應被扭曲的欲望所玷污!
--昀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