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青少年參與賭博的模式

2025-10-17

小朋友愛玩夾公仔(抓娃娃資料圖)

【特稿】 盲盒伴隨著IP經濟盛行,除了是直接消費購買盲盒,消費而換取或送出的禮品都有趨向以盲盒形式推出,令不少消費者或粉絲為了心儀款式或儲齊一套而重複消費。過去「夾公仔」(抓娃娃)出現令消費者,特別是兒童及青少年沉迷,如今抽盲盒有同樣情況,香港近日有意見建議立法規管盲盒,正是反映出消費者對盲盒的沉迷程度,最重要是為消費者、青年貫有價值觀和消費觀念,不要過度沉迷和成癮,不知不覺中沉迷在新型博彩活動當中。

抽盲盒風氣近年成為消費市場的新模式,不只是新起興的IP品牌,市場已有品牌也跟隨這種新消費模式,迎合零售市場的變化。由於抽盲盒只能是撞運氣,令不少消費者或粉絲為了心儀款式或儲齊一套而重複消費,有部份消費者更有成癮的跡象,將全部的零用錢甚至借錢去抽盲盒,無論是金錢觀、價值觀、消費模式都值得要重新思考。

根據社工局就青少年賭博問題的調查中反映,去年有 4.6%的特定受訪青年有賭博失調情況,當中以“夾公仔”等“類賭博”遊戲為主;另外,過去有關博彩的調查中反映,青少年參與線上、線下博彩的情況有增加,包括參與打麻將、玩樸克、賭波等,由真實的博彩活動,到“夾公仔”、抽盲盒這類隱藏博彩成份(博彩是一種以金錢或有價值的物件投注在一項不可預知結果的活動上),消費者自身、青少年、家長需要注意青少年的心理變化、參與/投入程度,一旦成癮,便要正視。新學年,學校和社服團體、負責任博彩機構,可以加強青少年對負責任博彩、博彩活動(傳統及新型博彩)的推廣,讓青少年對有關情況有認知,再重視自身情況。

>>日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