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107號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賴清德當局半導體產業規劃遭輿論質疑
2025-10-10
【香港中通社10月9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 台灣當局領導人賴清德日前接受美國廣播節目專訪時稱,支持台積電去美日德投資,也樂意與美國一起努力,“讓美國再度偉大”。
賴清德在專訪中提到,整個半導體生態系裡,美國獲得80%的利益,所以美國還是居於龍頭地位。台灣很樂意與美國一起努力,共同協助美國再工業化並成為人工智能的世界中心,“讓美國持續領導世界”“助美國再度偉大”。
半導體業者表示,美國在半導體產業中佔有80%的利益,是過去半導體、製造業的上下遊供應鏈分工合作的結果。美國用腦力短時間換取高額利潤,佔據產業中最多的附加價值,如英偉達今年第二季度毛利率已經超過七成,年底將逼近八成。反觀台灣、大陸及東南亞等則是用勞動力、時間換取金錢。但美國在佔盡好處後,發現製造的重要性,反過來要拿走台灣的優勢,賴清德卻還要幫美國,把台灣半導體產業當作討好美國的籌碼,極其不妥。
中國國民黨立委牛煦庭指出,賴清德以半導體議題展現親美立場,是其個人選擇。但賴清德應更關注國際局勢變化,切勿輕易將台積電拱手讓人,台灣的關鍵技術與人才必須留住,防止產業外移。
台灣《聯合報》社論稱,賴清德在訪問中聲稱美國現在是台灣最重要的投資對象。實際上,台灣將投資逐漸轉移到美國,除了所謂政治風險的考量,也與特朗普的高壓逼迫有關。賴清德當局鼓吹捨近求遠的投資模式,真的符合台灣企業的利益嗎?
文章指出,特朗普曾要求台灣繳納“保護費”,又多次批評台灣偷走美國芯片製造業。如果沒有利益關係,台美關係未必“堅如磐石”。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是以自身利益為唯一考慮,台灣向來只是特朗普眼中的棋子,隨時可以拋棄。這是台灣必須正視的國際現實,切莫一廂情願。
此外,台灣“風傳媒”刊文稱,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拋出“台美芯片製造五五分”構想,負責台美關稅談判的台當局行政機構副主管鄭麗君立即否認有關說法,強調台灣從來沒有承諾過,並指台方已向美方提出台美共同打造產業聚落的“台灣模式”。但這個構想本身就包括了半導體以及人工智能服務器在內的電子製造等高科技產業的供應鏈合作,代價是要台灣“輸血”,甚至是大出血讓產業與供應鏈連根拔起轉移至美國。此舉誠然“讓美國再度偉大”,但台灣卻得承受企業投資外流、人才出走、甚至毀棄經濟命脈的後果,帶給台灣的殺傷力可能更嚴重。
評論呼籲,賴清德當局最好能想清楚,評估得失,為了讓關稅從20%降到15%,卻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承擔如此嚴重的後遺症,最後台灣必然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