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團體開展軍事建築文物研究

冀填補學術空白助澳建「一基地」

2025-10-08

【特訊】日前,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歷史文化研究所開展《澳門軍事建築文物研究》,研究項目負責人、澳門歷史研究員高勝文表示,期望研究項目成果能填補本澳學術界這方面的空白,並助力澳門建設“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高勝文表示,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佔澳後,開始建設各種防禦工事。因此,澳門軍事建築文物非常豐富,遍佈澳門各處,如大三巴、關閘拱門、得勝紀念碑、松山軍用隧道、東望洋炮台、大炮台、加思欄兵營、陸軍俱樂部、以及多座山上的軍事遺蹟與多處古城墻等,其時間跨度約為17世紀到20世紀,能系統反映澳門軍事建築發展的歷史。

他直言,現時大部分軍事建築文物雖已列入澳門文化遺產,受法律法規與指引文件保護,惟部分未獲不動產評定的軍事建建築文物,處於法例保護之外,欠缺系統的研究與保護。基於此,對澳門軍事建築文物作全面研究與保護,是迫在眉睫且極其必要的,同時,他也促請相關部門能共同協作,對相關文物盡快加以研究保育,以免日後遭人為或自然破壞。他期望,是次研究項目能有序地進行,成果能填補本澳學術界這方面的空白,並助力澳門建設“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高勝文指出,為使《澳門軍事建築文物研究》項目能順利開展,研究院與多所大學及研究機構簽訂研究合作協議,現時,研究團隊有二十多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成員均具博士學位,或具教授、高級研究員等職稱,為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成員具豐富的歷史文化研究與保育經驗,以及具國際學術視野與交流經歷,為完成是次研究項目提供了有力的保證。此外,研究院已多次組織考察團,到多個軍事建築文物現場作實地考察,並收集到不少相關文獻、圖片、田野考察資料及訪談記錄等史料,相信能為是次研究項目提供有力的支持。

據悉,歷史文化研究所為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下設之一級研究單位,長期關注與推動歷史文化研究與保育工作。是次研究項目也歡迎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及愛好者加入,以壯大研究團隊,有意者可將個人履歷、相關專業證書、近年研究成果與著作等資料,通過電郵(imacauiar@hotmail.com / imacauiar@gmail.com)發送至研究院秘書處何小姐/劉先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