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對美談判提『台灣模式』 輿論憂出讓核心利益

2025-10-07

【香港中通社10月6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台灣就關稅問題持續向美方尋求談判,赴美磋商返台的台行政機構副負責人鄭麗君稱,面對美方要求擴大投資,台灣將提出“台灣模式”, 在美國建立產業聚落。輿論質疑,民進黨當局試圖把這場談判描繪成“創新突破”,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個模式不過是附庸美國、出讓產業的漂亮包裝。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8月7日生效,台灣暫行稅率為20%,另需疊加產品原有關稅。美台日前結束“第五輪實體談判”,負責談判的鄭麗君10月2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擴大對美投資方案時表示,當局提出有別於日韓歐盟的“台灣模式”,通過企業自主規劃,搭配當局金融擔保,藉“台美模式”合作,共同打造產業聚落。

據介紹,該產業園區將涵蓋半導體、半導體供應鏈,以及人工智能服務器在內等高科技產業。

對於鄭麗君提出的產業聚落概念,台經濟部門負責人龔明鑫解釋,科學園區的發展模式是台灣產業群聚典範,全世界都有興趣,因此樂於把經驗分享給有興趣的國家。這也符合當局“立足台灣、布局全球”的一貫政策。

台灣勞動黨3日發表聲明指出,台灣的半導體生態,是數十年累積的技術、人才、供應鏈與社會資源的成果,如今卻由民進黨當局親手協助美方在地重建。這不是保護台灣優勢,而是拱手送人。

台灣《聯合報》4日發表的社論表示,台灣科學園區的運作成功,確實讓各國刮目相看。但這是歷經四十多年努力才得到的成果,為何一落到民進黨手裡,就覺得可以拿去變賣?台灣花5000億美元把廠商和資金送到美國,經驗未必能成功移植,但經濟卻勢必大失血。這項決策代價太大,比接受20%關稅還糟。

針對“台灣對美投資將採取企業自主、當局提供金融擔保”的說法,勞動黨也批評,所謂“企業自主”,只是把責任推給財團;“金融擔保”則是用全台納稅人做後盾。換句話說,台灣民眾繳的稅、台灣社會的資源,最後都被拿去幫助資本家降低在美投資風險。台灣民眾承擔代價,美國拿走好處,財團獲得保障。民進黨配合美國殖民地式掏空台灣重要關鍵產業,等於惡質壓榨台灣勞工階級的勞動成果。

此外,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接受美媒採訪時表示,擬提出“台美芯片製造五五分”。美國《華爾街日報》也在報道中提到,美政府正研擬一項新計劃,旨在要求芯片公司在美國國內製造與進口的半導體數量必須達到1:1,若企業無法長期維持這個比例,將被加徵關稅。

有台媒還特別提到,盧特尼克除了提出“台美芯片製造五五分”,不久前還表示,出於國安考慮,美國希望將部分芯片製造業務遷回美國,不能依賴台灣。

面對外界高度關切的“台美芯片製造五五分”傳聞,鄭麗君雖強調,台灣方面“從來沒有做出承諾”,但依舊未能打消外界疑慮。

由於台積電目前在美國的製造布局與台灣廠區在製程技術和產能上存在明顯差距,要達到1:1的比例標準將面臨相當大壓力,勢必得加大在美產能。台積電目前仍需仰賴台灣及其他地區的先進封裝產能,才能完成最終產品。倘若真的實現“台美芯片製造五五分”,不僅可能迫使美台兩地需生產相同的先進製程技術,更很有可能朝向“技術轉移”邁出重要一步。

台灣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直言,“五五分”看似合理,其實一點都不公平,破壞了市場機制、自由供需。如今全球對芯片需求都很高,這是台灣產業鏈供應鏈常年投入造就的成果,但美方卻用各種手段破壞。

中國國民黨立委許宇甄痛陳,這根本不是合作,而是對台灣的壓榨與掠奪,強制分割台灣的命脈產業。美國對台灣已經不滿足於軍售,如今更進一步把手伸向半導體製造產業。面對美國的巧取豪奪,賴清德當局不僅不敢吭聲,還背地裡將命脈根基拱手讓人,這是不折不扣的賣台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