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103號
2025年10月06日
星期一
『花式』月餅俏銷 內地年輕人重拾中秋味道
2025-10-06
【香港中通社北京10月5日電】:中秋前夕,中國人民大學東區食堂月餅攤位前大排長龍,工作人員正忙著將印有校徽的食堂自制月餅裝入禮盒。午飯時間,僅剩蓮蓉、紅棗等經典口味仍在售賣,其他口味均處缺貨狀態。“現在只有這些了,彩色的文創款月餅在月初就賣完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我買了三盒,准備寄回老家,給父母嘗嘗我們學校的月餅。”新聞學院學生王子奇(化名)在快遞點等待將月餅寄出,他表示,這種有學校校徽、標志性建築等元素的月餅更有意義,他還會與其他學校的朋友互換月餅,“千裡送月餅,禮輕情意重”。
類似的場景在內地多所高校出現。“高校月餅神仙打架”的話題在社媒引發熱議,不少畢業校友求“代購”。北京大學將“梅蘭竹菊”形色融入餅皮和餡料,其古典韵味吸引眾多學生購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航天器紋樣刻進餅皮,被網友稱為“能吃的學術周邊”;中國農業大學則是在餡料上發揮想象力,甜鹹混搭、麻辣交加、中西結合,新奇口味層出不窮。“文創月餅”成了今年中秋前校園裡最熱的關鍵詞之一。
近年來,月餅在年輕人心中一度“失寵”。動輒數百元的豪華禮盒、高糖高油的餡料,讓不少人直言“又貴又膩”。而今年,這一趨勢正在反轉。《2025中國月餅行業白皮書》顯示,2025年中國月餅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2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8%左右。其中,低糖、無糖月餅的市場占比增長,月餅市場的健康化轉型已成現實趨勢。
在這一趨勢下,不少“非傳統製造者”加入月餅市場,醫療機構成為“主力”,在配方與工藝上做“減法”的中醫藥膳月餅暢銷。參與研發“五行月餅”的浙江省中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中醫師湯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將“金木水火土”五行與食材和五臟對應,例如“木”對應覆盆薄荷味以疏肝,“火”對應棗仁紅豆味以安神,通過藥食同源的理念來調節體質,讓“輕養生”融入月餅中。
醫院跨界做月餅的現象并非個例。宛平南路600號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曾經登上熱搜的網紅月餅今年再度上新。該醫院醫生表示,火爆的并不是“600號月餅”本身,而是大家對精神健康的關注。浙江麗水市中心醫院的月餅被市民譽為“不會出錯的選擇”。工作人員稱,許多人專程為月餅而來,日銷售量最高能達到1萬個。據介紹,這些醫療機構制作的月餅往往採用短保質期、少添加劑的配方,正好契合了當下年輕人對食品安全與健康飲食的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月餅的“情感屬性”同樣是其吸引年輕人的關鍵。在數千公里外的羅馬,中國人民大學交換生譚冰收到了一份特殊的中秋禮物——校長在交流活動中特地帶來的文創月餅。
“收到月餅時第一反應是驚喜又溫暖,拆開印著校徽的包裝盒,這份心意跨越了羅馬與北京間相隔的千山萬水。”譚冰說,吃著月餅和外國同學分享時特別有歸屬感,校長的這份饋贈不只是點心,更像一份家鄉的惦念,讓海外學子也真切感受到了中秋的團圓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