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共發出20次十號波颶風信號

2025-09-26

2025年9月23日晚上約8時及9月24日清晨6時雷達圖

自1946年以來,天文台共發出20次十號風球(颶風信號),其中最近的5次分別是2012年的韋森特、2017年的天鴿、2018年的山竹、2023年的蘇拉及2025年的樺加沙。 這表示現時的風力已達到或將會達到颶風的程度(持續風速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相當於12級的颶風。

十號風球的定義與風力標準

• 10號風球的意義: 發出十號風球的訊號,表示風力已達到或將會達到颶風的程度,即持續風速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

• 與12級颶風的關係: 12級颶風是根據Beaufort 風級標準評估的結果,而十號風球的定義與此相當。

歷來十號波的次數和相關颱風:

至 六十年代初期,港澳曾經多次發出十號颶風信號。1960至1964年間平均每年一次,其中以1964年最特別,竟然一年內兩次。在這段忙碌的日子過後,十號風球的出現頻率減少至每三或四年一次。1981至2010年間則較為平靜,只有兩次,分別為1983年及1999年。在2010年之後有五次,分別為2012年、2017年、2018年、2023年及2025年。

發出十號風球的條件:

• 需要一股颱風或以上級數的熱帶氣旋在香港100公里內的近距離掠過,即所謂的「正面吹襲」香港。

• 這顯示十號風球的出現頻率並不高,平均大約每65個颱風才會有一個達到此級別。

「樺加沙」引致顯著風暴潮:「樺加沙」環流廣闊、強度高、且採取相當接近珠江口的路徑,所造成的風暴增水顯著,加上與天文潮高潮位重疊,風暴潮威脅相當大。最終,「樺加沙」為本澳帶來大範圍的嚴重水浸,內港一帶最高水浸高度達1.51米,達紅色風暴潮警告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