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王來襲有驚無險

水淹 來急去快

多區停電萬六戶受影響

2025-09-25

消防員協助受嚴重水浸影響的居民撤離

新馬路近十六浦的路段出現嚴重水浸

十號風球下的議事亭前地

沙梨頭區在下午一時後的水浸情況

【本報訊】在「天鴿」和「山竹」之後,本澳昨日受到颱風「樺加沙」吹襲期間,內港區再次成為澤國,水浸大約維持五個小時。開始退水後,有外僱到街上捉魚,也有外僱清走渠口的堆積物。

氣象局前日中午發出橙色風暴潮警告,再在同日傍晚發出發出紅色風暴潮警告,但真正的挑戰是在昨日。

氣象局日前預告「樺加沙」掠過澳門時,將出現顯著的風暴增水,如增水與天文潮高潮位時間重疊,有機會出現與「天鴿」和「山竹」水平相若的風暴潮水浸。而昨日的天文潮高潮約在上午十一時半前後數小時。

昨早清晨約七時,氣象局發出呼籲:受風暴增水的影響,海水未來數小時將急速上升,並快速湧入陸地,帶來大範圍嚴重水浸,請市民切勿前往受水浸影響地區及地勢較低的地區,遠離岸邊,逗留在安全和地勢較高的地方。

上午九時後,海水不斷湧入內港區。澳電表示,水位持續上升,為保障公眾安全及保護供電設施,未來一至兩小時內有機會在低窪地區實施暫停供電措施,受影響地區主要包括司打口、媽閣、沙梨頭一帶。

約在上午十時,內港區水位在半小時內倍速上升。約在十時十五分,水位接近一米,民防中心公布,澳電即將採取低窪地區暫供電措施。終在大約十分鐘後暫停供電。

受停電影響的用戶約一萬六千戶。澳電暫停供電區域包括河邊新街、司打口、下環街、媽閣、新馬路近十六浦、草堆街、沙梨頭、提督馬路和林茂塘一帶、筷子基、新橋區和義字街一帶。

接近上午十一時,內港水位超過一米,很多地方的水深過腰,大量雜物及垃圾漂浮,相關道路封閉。在一小時內,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強烈呼籲市民及旅客留在室內,切勿前往水浸區域,不要涉水行走,慎防觸電。

氣象局在中午表示,改發黑色風暴潮警告的可能性為較低。由於正值天文潮高潮位,疊加風暴增水,已經出現大範圍嚴重水浸,內港一帶水浸高度已超過一點五米,路環聖方濟各堂站錄得約一米水浸。

嚴重水浸期間,保安部門相繼出動協助受困的市民。約在下午一時半後,水位開始回落,陸續有外僱到水浸的位置捉魚,亦有外僱自發清走渠口的堆積物。下午三時後,內港區各監測站測得的水位為零,積水已經退去。

而澳電約在下午三時陸續為受「拉電」影響的低窪地區用戶恢復供電。氣象局則在昨晚七時取消風暴潮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