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聞集納

2025-09-17

第28屆萬國郵聯大會在迪拜召開

△本屆萬國郵聯大會由 9 月7 日至20 日在阿聯酋迪拜舉行。會議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共有 140 餘個成員國代表參加。中國代表團由外交部、財政部、駐阿聯酋使館、常駐日內瓦代表團、國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香港郵政署、澳門郵電局共同組成。國家郵政局局長趙沖久擔任團長,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儉、香港郵政署署長戴淑嬈以及澳門郵電局局長劉惠明擔任副團長。

是次大會負責制定迪拜周期的郵政戰略和工作計劃,選舉產生新一屆領導人、行政理事會理事國、郵政經營理事會理事國和主席國,並審議未來四年的重大改革措施,包括涉及郵聯產品改革、終端費改革及品質改革的提案,以及修訂萬國郵聯法規等。大會期間,中國代表團團長趙沖久應邀在2025年全球郵政高級別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在萬國郵聯的引領下,中國郵政行業正加速轉型升級,積極承擔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代表團與萬國郵聯國際局總局長目時正彥會面時,邀請其出席“澳門2026專項世界集郵展覽”,會上亦積極地宣傳“澳門2026”籌備進展與展覽亮點。

在本屆大會上,澳門郵電局的特快專遞服務榮獲“2024年特快專遞客戶服務中心 − 顧客服務表現獎”。該獎項旨在表彰郵政機構在特快專遞服務領域的傑出表現,郵電局將持續提升服務水平,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體驗。

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澳門展區《雅古納的複調》獲選明年赴意參展

△文化局轄下澳門藝術博物館主辦的“第六十一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澳門展區”參展方案評選結果正式公佈,由策展人馮延及吳少英提案,聯袂澳門藝術家霍凱盛、柯智偉、李鳳瑩的方案《雅古納的複調》獲選,團隊將於2026年5月代表澳門赴意大利威尼斯參展。

獲選方案《雅古納的複調》圍繞曾於清初在澳門學習神學的藝術家吳歷(葡文名為雅古納Jacone)的創作精神軌跡及文化融合探索,以“複調”敘事邏輯構建歷史與當代的跨時空多重文化對話,呼應本屆雙年展主題“In Minor Keys”,探討全球化語境下文化、信仰與精神的流動與融合,在保持文化獨特性的同時實現跨文化理解與自我對話的路徑,展現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流重要節點的獨特基因。評審委員讚賞獲選方案以吳歷與澳門的歷史連結為切入點,透過宗教文化背景與意大利威尼斯形成脈絡共鳴,具學術深度與原創性,不僅呈現文化流動與精神對話,更彰顯澳門多元文化的歷史存在與當代活力。策展人馮延與吳少英長期活躍於當代藝術領域,霍凱盛、柯智偉與李鳳瑩均為澳門青年藝術家,多次參與國際展覽與藝術計劃,擅長探索文化身份與跨地域對話。

是次中國澳門展區參展方案甄選工作按章程規定以嚴謹程序進行,文化局邀請“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本地策展計劃中脫穎而出的優秀策展人/組合進行提案,共收到6份參選方案競逐。評選委員會由知名獨立藝術策展人及評論家馮博一、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胡斌、以及文化局代表唐重組成,委員會依據切合大會主題,作品的理念、前瞻性、學術性、原創性、新穎性、獨特性,方案的可行性及操作性等標準進行評分,最終選出最佳方案。

協和澳門醫學中心舉辦公眾開放日

△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於2025年9月16日迎來開業一周年。為讓公眾深度了解醫院文化,拉進與市民的距離,展示醫院專業水準,協和澳門醫學中心將於2025年9月20日(星期六)舉辦公眾開放日。本次活動將設立參觀環節,市民可走進科室沉浸式體驗醫院整體氛圍;現場更設立即影即有留影區和寄語牆活動專區,在提供趣味性的同時希望收集市民對醫院珍貴的祝福和心聲;參與者將獲贈紀念品乙份,歡迎市民踴躍報名參與。

為便利市民到場參觀,協和澳門醫學中心將設專線巴士由澳門國際銀行總行旁(地址:澳門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47號)接送市民往返醫院,也可自行前往活動現場。地點:協和澳門醫學中心醫院大樓一層大堂。

感興趣的市民可於9月15日至16日期間進行線上報名,名額有限,先得先到,活動詳情可瀏覽專頁:http://www.mci.com.mo/#/sign-up/15 或本院Facebook專頁: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

院方提醒,本活動絕不會向市民發送任何附有連結的短訊,敬請留意。如有查詢,請於辦公時間:周一至周五 9:00至13:00 、14:00至18:00聯絡黃小姐(電話: 8392 2203)或謝小姐(電話: 8392 2202)查詢。

“澳門記憶”推出歷史文章徵集計劃 邀本澳中學生共寫小城故事

△為推動澳門歷史文化傳承,澳門基金會 “澳門記憶” 文史網特別推出 “澳門中學生歷史文章徵集計劃”。該計劃面向全澳中學生,鼓勵同學們結合課堂知識及文史網上豐富資源,撰寫澳門文史相關文章,記錄澳門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

凡就讀本澳中學之學生均可投稿參與,撰寫題材包括但不限於:澳門歷史人物與事件、澳門文獻與地圖、澳門世遺與非遺、澳門特色建築與街道、澳門城市及社會發展、澳門行業及社團,以及澳門昔日生活與風俗文化等。投稿文章須以中文撰寫,且為首次發表,字數不少於800字,並附相關圖片輔助說明,讓內容更生動呈現。該計劃特別鼓勵教師參與指導,共同提升文章質量。

作品將根據內容質量、趣味性及創意、可讀性及章節結構等進行評審。入選作品作者可獲500至1000澳門元稿酬,指導教師將獲300澳門元以鼓勵教育傳承。所有入選文章將刊登於“澳門記憶”文史網專屬欄目,與公眾分享學生的研究成果。

“澳門記憶” 文史網提供豐富的歷史資料庫,包括珍貴文獻、地圖、老照片等素材,學生可自由運用這些資源豐富文章內涵。文史網持續新增的專題文章亦可作為寫作參考,協助師生更深入探索澳門歷史文化。

歡迎全澳中學師生踴躍參與,詳情請瀏覽 “澳門記憶” 文史網的 “專題文章校園徵集計劃” 章程(https://www.macaumemory.mo/schoolzone/essaycollections)。如欲獲取更多最新資訊,歡迎關注“澳門記憶”的Facebook專頁、Instagram、微信訂閱號、小紅書號、今日頭條號及YouTube頻道(ID:MacauMemoryFM / 澳門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