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28號
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輕軌西線結合防洪工程可行性探討為內港帶來新希望
2025-07-09
【正視聽】隨著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交通擁堵和水患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制約澳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澳門特區政府積極探索創新解決方案,其中,輕軌西線結合防洪工程的可行性探討7月7日經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的表態,也即刻成為本澳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在經過多屆特區政府班子的探討論證,終於在這一屆的政府班子上,為這一議題的深入討論提供了官方層面的支援與引導。
澳門作為一個面積有限、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其交通網絡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內港區等舊區和市中心區域,由於歷史原因和地形限制,道路狹窄、交通擁堵現象尤為嚴重。輕軌作為一種高效、環保的公共交通方式,其深入澳門各區的需求愈發迫切。然而,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合理規劃輕軌線路,同時避免對現有城市景觀和居民生活造成過大影響,成為擺在規劃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在7日的立法會議場上,“地下化”被提出作為輕軌深入各區的必要途徑,尤其是在舊區和市中心區域。這一方案不僅能夠有效解決輕軌線路與地面交通的衝突問題,還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城市景觀的破壞。同時,地下輕軌線路還能提供更加穩定、安全的運行環境,提升乘客的出行體驗。值得注意的是,輕軌西線“地下化”方案的實施,與防洪工程的結合具有極高的可行性。澳門地處珠江口西側,受季風氣候影響,每年夏季都會遭遇不同程度的暴雨和颱風侵襲,導致城市內澇問題頻發。將輕軌西線建設與防洪工程相結合,不僅可以實現交通設施與城市防洪體系的有機整合,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的防洪能力。
具體而言,輕軌西線地下化施工過程中,可以同步進行地下排水管道的優化和擴建工作,增強城市排水系統的整體效能。同時,輕軌線路的地下空間也可以作為臨時避難所,在極端天氣條件下為市民提供安全的避險場所。此外,結合輕軌網站設置,可以規劃在沿線增設及社區休憩空間及商業環境,帶動舊區建設以實現舊區可持續發展。
從經濟角度來看,輕軌西線與防洪工程的結合建設雖然初期投資較大,但長遠來看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方面,輕軌系統的運營將有效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準和效率,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另一方面,防洪工程的完善將減少城市內澇帶來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提升城市整體防災減災能力。
當然,輕軌西線結合防洪工程的實施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地下施工的技術難度和安全風險相對較高,需要專業的施工團隊和嚴格的管理措施來保障。同時,地下空間的開發也需要充分考慮地質條件、地下管線佈局等因素,確保施工過程的順利進行和周邊環境的安全穩定。為了推動這一方案的順利實施,特區政府需要加強與內地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同時,還需要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充分尊重市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確保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輕軌西線結合防洪工程的可行性探討,對內港治水和內港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實施,這一方案將為澳門特區的城市交通建設和防洪體系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推動澳門向綠色、環保、低碳、智慧的現代化標杆城市邁進。
--昀燊